第441页

“发行价这么高?”安峰脑子里过滤,好像是历史最高了吧?很多著名的大公司上市发行价格一般只有几十美元,谷歌当初发行价一百美元,后面改85美元,首日报收一百多点,犹犹豫豫成为一次失败的io。

不过g能源发行就飚200美元以上,恐怕是前无古人的。

马修摇摇头:“对于一家能够垄断的优质企业,赚不了钱,还搞什么上市?”

霍利小心的说:“所以目前的矛盾就在发行价低,我们亏,发行价高,股市不一定能够消化它。”

安峰觉得有理,没上市的g能源,营收就两百亿,今年各地工厂运作,预计五百亿,指数增长下,公司市值起码三千亿。十亿股本,如果按照简单的乘除,发行价至少也得三千除以十,三百美元呀。

如果让其他人知道他这么想的话,估计会笑死,谷歌也会哭死。

但话说回来,发行价超过两百美元能创造世界纪录,但g公司不就是一路创造奇迹走来的?它成立当初的募集资金,其“股价”就有六七十美元,如今上市的话,发行再低都不能少于100美元。

有一套说辞是:发行价设在尽可能接近投资者在公开市场上会给予该股票的价值。

最好就是发行200,报收201,双方都好受。按照g公司高层的预计,他们认为发行200,报收肯定在220以上,然后有人顺水推舟220,就有人说可能有230,再说230,便有人认为会“破发”(股价跌破发行价)。

中国的股市受到政策保护,新股破发比较罕见,但在欧美发达国家,股市已经非常成熟,它们就会发生很多新股破发的惨剧。市场的成熟也会和国内有些区别,比如涨停跌停的说法,美股就不存在。

安峰听了几天,再听乔安娜的解释,最终明白了:为分钱而苦恼着。

后面他不管了,只需要在最终方案上表决就行。

……

几天后,公司io在即,方案也终于出炉。

跟随潮流,高科技公司自然选择在纳斯达克上市,确定的公司最终股本十亿,g公司占6866%的股份,在吸纳其他股东的份额中,据说平均单价是150美元,所以发行必须高于150美元。

确定发行5000万股,io承销商自己人:运通公司,收取5%的费率,资费合理。财团就这些好处了,很多利益看似分散,但其实都是在自己人之间流通。而争议最多的发行价格,确定在220美元。

安峰自己心算,220乘以10亿,他们对公司的估价是2200亿美元,说实话安峰觉得有点低,g能源可是能够垄断全球的企业,一万亿他都不觉得高……可能有点高吧。后面他考虑到技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