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对李渊等人的想法就不屑一顾,这就是强者与众不同的地方,每一寸土地都不能舍弃。他劝谏李渊,“这些骑马的民族,自古就有。咱们现在有精兵百万,打遍天下无敌手,怕他个球。现在突厥一打咱们就跑,岂不让天下人笑掉大牙。这样,给我几年时间,我要不把颉利这小子抓住,我就不姓李。”
在李世民的极力劝阻下,李渊才否定了迁都的想法。
李世民接了李渊的班后,消息传到突厥那里,“哟!这可是个好机会,敲竹杠的走起!”
李世民初八登基,颉利可汗二十四日就又来搞事情,到得二十八日,突厥大军已到了渭水河便桥的北方。颉利可汗还很嚣张地派他的心腹执失思力给李世民捎了个话儿,“百万大军今天就要到你们京师了!”
李世民可不是吓大的,他这一生见过的大阵仗太多了,直接扣押了执失思力,带着六骑到了渭水,与颉利展开了第二次对话,大骂他违约在先。颉利没想到李世民气场如此之强,这次带的人比上次还少,被骂得有点发懵,当场被李世民用语言所征服,下马列队而拜。
此时李世民的身后,出现了大队唐军,旌旗飘扬,铠甲闪亮,杀气腾腾的列队而来。颉利再次被李世民所震慑。
李世民一挥令旗,唐军缓缓退下。李世民则单独留下与颉利对话。萧瑀上前劝李世民退回军中,李世民说道:“你不了解,颉利敢于倾巢而出,就是认为我刚刚即位不敢与他们开战。咱们一旦示弱,颉利肯定带人大肆劫掠。我这么蔑视他们,就是让他们知道我必战的决心。突厥大军孤军深入,无论是战是和,都对我们有利。能否制服颉利,就在此一举了。”
战争有时拼的就是信心。李世民耀武扬威地站在桥边,就彻底地摧毁了颉利的意志,这是何等的霸气,何等的威武。在隋末唐初那个英雄辈出,名将如涌的年代,李世民也是当仁不让的一等一的人物。
颉利面对这样的李世民只能俯首称臣。当天,就派人前来请求和解。三十日,李世民又到便桥上,斩杀白马,再次与颉利结盟,颉利带领突厥大军退走。
后来,李世民谈起此事,说道:“突厥兵多,但毫无纪律可言,想要打败颉利很容易。但我刚刚即位,国家未稳,百姓还不富足,现在的策略是休养生息。一旦开战,不但与敌结怨,还将劳民伤财。所以用金钱换安宁,等到有了实力,就可以一次性干掉他们,永绝后患。”
李世民太了解民意了,他知道经过隋末到唐初的多年的征战,新建的帝国家需要喘息,人民需要安定,正是在这样的策略下,他才忍辱负重,再与突厥结盟,息兵止战,为大唐帝国的崛起赢得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