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大翰之军

死神转生 易欢先生 1070 字 2022-10-22

发生在公元940年——即翰景宗泰康四十年——的那一场战争,炽烈军原本是不用参与的。

炽烈军最早是隶属于开国元帅吴鼎邦麾下的重甲步军。

那时候这支还被称为吴家军的劲旅,追随着它的统帅吴鼎邦,以摧枯拉朽之势,助力翰太祖长孙无咎在蔺朝手里打下了万里大翰江山。

后被长孙无咎给其赐名“炽烈军”,明面上一来是嘉奖吴鼎邦治军有方,换一个更响亮的名号用来震慑天下;二来是昭告天下,我大翰天子长孙无咎有功必赏,且绝对不会做那卸磨杀驴之事。

这暗地里其实是去掉吴家军的名号,弱化吴家在这支战斗力强大的军队当中的影响。

然后在刚建国的第三年,即公元906年,打着给炽烈军补充有生力量的旗号,长孙无咎愣是往以重甲步兵为主的军中塞了弓手和御魂师,并且配上了相应的偏将。

战时常伴长孙无咎身侧的吴鼎邦,自然知道这个新皇朝的天子是怕自己功高震主,独掌大权,于是在建国后的第十年,即公元914年,主动抛出了一个把柄,好让长孙陛下安心地握着。

他抛出的是——

“望陛下念微臣多年征战之功,”彼时的吴鼎邦跪在殿下,头放双手之间,语气诚恳,“若蒙陛下隆恩,封微臣柱国将军,微臣将感激涕零,死而后已!”

此言一处,左右文武无不发出沽名钓誉的鄙视之词。

而陛下长孙的反应却出奇地平静,因为当殿下所跪之人说出柱国将军一词时,他就知道这吴鼎邦小老儿是要咱彻底放心。

一个沽名钓誉的柱国将军,总要好过表面上无欲无求的炽烈军统帅。

妙极!妙极!

就差兴奋地喊出来的长孙陛下,当即大笔一挥,给了吴鼎邦一个世袭一等柱国公封号,且手中所持独孤霸王剑,上可斩昏君,下可杀酷吏。

长孙无咎这个皇帝的算盘是打得贼响。

将军,需随军驻守。放一个一品柱国级的将军常年在军队中呆着,就好比自己往脖子上悬了一把随时会落下的闸刀,长孙无咎脑袋进水才会这样做。

公爵,享半王爵俸,迁家眷入京。吴鼎邦,带着你一家老小到咱永宁来,到朕的身边来,好吃好喝的供着,别太辛苦,也别多想,多想的事交给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