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军中官职,世袭甚多。对于以前来说,这不能说有问题。毕竟普通老百姓不懂得打仗,而军户世袭,官职世袭,至少有打仗技能代代相传,比起普通老百姓,肯定是更会打仗一点。
然而,这种制度,在明初的统治者眼里,或者说可以,在那个阶段,也确实可以。但大明已经开国将近三百年了,这种世袭制度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制约着大明军队的战力。特别是如今这个时代,正是火器逐渐取代冷兵器的时代,战法战技都有“改朝换代”之新鲜,世袭情况下,对于火器的接受程度更低。这一点,从勋贵不考核火器方面就能看出来。
之前已经在实施的军制革新,对于世袭官职的安排,就是阻力最大的一项革新。对于很多世袭子弟来说,就算去了都察院,也远不如他们以前。而之前推进的军制革新之所以比较温和,也是因为这些世袭职位的安排。
对于功勋之后,不能一棍子打死,否则对功勋之后喊打喊杀,安排功勋之后简单粗暴的,会大大降低大明有志之士对功勋地渴求,缺少了吸引力,也将是对大明的一种破坏!
世袭这个,至少在这古代,不能废除,毕竟皇位这个,才是最大的功勋之后,是最大的世袭,这和后世的国情、环境都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对于这点,崇祯皇帝是有清醒地认识。
总而言之,功勋体系,功勋的荣耀,还是要维护。但对功勋的要求,却是要进一步加强。如今结合新军的强大,提出功勋之后要进入武备堂学习,这对于原本高举着的板子来说,实在是要好得多了。而且于情于理,通过武备堂的考核,不用上战场,也能学得有用之学,能得到所世袭官职所具备的能力,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也是能接受的方案。
因此,当崇祯皇帝说出对功勋之后的处置方案之后,朝议之中的文武官员,并没有多大的抵触之心,在首辅温体仁的拥护之下,很容易便得到了共识。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不过由此一来,也涉及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高级武备堂可以只在京师一处,但初级武备堂就不能这样了。于是,崇祯皇帝当庭商量之后,便决定在各省都设立一个初级武备堂,用于各省培养大明中低级军官,同时也用于考核功勋之后。
至此,在武将这一条路上,正式形成了一条类似科举一样的进阶路线。大明军中将领,只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以进入武备堂深造为目标。而要进入武备堂,也不是说想进就能进的,是有考核要求,有门槛的。
因为这初级武备堂还有军制革新,都是以新军为模板,因此,与此配套的,还有监军这一系。崇祯皇帝下了明旨,不再只局限于宦官,否则的话,肯定会影响大明之鼓励生育的国策。
第1087章 沙普之乱
大朝议结束,文武百官散去,各有关衙门便要为初级武备堂的设立而忙碌。但首辅温体仁,却又要请求觐见。
崇祯皇帝听了,便大概猜出温体仁估计是为了盐政的事情来找自己,毕竟自己说过,等凯旋之后,会给出一个简单的法子来解决盐政的问题。看得出来,温体仁估计很好奇,也憋了很多天,不想再等了。又或者是他想加快盐政的革新,操心国事吧!
不管哪种情况,崇祯皇帝其实都不介意。之所以他没主动提及这事,主要是因为这才回京,征辽之战的奖惩才刚落实下去。而世袭制度的革新,这个毕竟动了大明基石,要趁着这个机会尽快处理。原本的计划,崇祯皇帝是想等今日之事都安排下去,在具体执行了后,才关注盐政的。不过温体仁既然来求见,那就和他说说也成。
旨意下去,崇祯皇帝坐在御座上,也不想处理其他事情,便进入聊天群去看下消息。这不看不要紧,一看之下顿时有点意外。
有一条私聊来自云南那边,准确地说,是如今在孟密的闵洪学发来的消息,说云南南边,领近安南那边有土司造反,他准备领兵返回昆明,而后前去讨伐土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