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页

其他一些中立的土邦王公,更是已经和中北部的叛军暗通曲款,甚至有些也公开宣称与叛军联盟一起对抗英国。

眼看整个印度,大大小小数十个土邦,都跟着蠢蠢欲动,即将全面反叛的危急关头,大英帝国的救兵终于赶到了。

英军是分成三路抵达的。

一路是陆上,爱乌罕(阿富韩)和廓尔喀(尼泊尔)的第二批雇佣兵,总共不到一万人,试探性第进攻旁遮普地区,但一见旁遮普锡克王国的数万大军,稍微接战几下,损失了千余人后,只能狼狈地又退了回去。

另两路都是从海路。西路是从波斯地区的驻军和克里米亚半岛撤下来的一部分军队,共计4万人,经阿拉伯海抵达孟买,准备由孟买攻打中部的占西女王和北方的旁遮普地区。而南路是从英国本土的4万兵力,加上开普殖民地和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昆士兰等殖民地、巴达维亚和海峡殖民地等地又凑齐了一万兵力,总计5万人,乘坐军舰和商船,经过马德拉斯的中转,抵达加尔各答。

印度殖民地的叛乱,让英国措手不及。原本英国准备趁着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击败俄国的良好机会,已经下达了调遣克里米亚半岛的一半英军前往西亚的赫拉特公国,准备占领这处通商要道和重要的战略据点,最终殖民波斯和爱乌罕等地。本来已经与波斯发生了几次小规模的接战,正准备大举进攻时,印度叛乱的爆发,让英国不得不中断占领赫拉特公国和入侵波斯的计划,匆忙与波斯缔结和约,保证不再入侵赫拉特和波斯地区,条件便是波斯和爱乌罕协助英军平定印度叛乱。

于是,原本集结在波斯的二万多英军才得以脱身,取道波斯境内,从波斯湾坐船抵达孟买。

不过,等3万英军乘坐军舰抵达加尔各答的时候,整个加尔各答城已经完全被烧毁破坏,变成一片焦土了。尤其是当初代表英国在此建立殖民地的象征,威廉堡,已变成了一堆废砖瓦,对于这个殖民城市,西洋基督教在孟加拉管区的传播地,那帮穆斯林深恶痛绝,竟然将整个加尔各答拆得只剩下一些砖瓦,连一所房子也没剩下。

英军通过抓获城内的一些穆斯林叛乱头目,还有遗留的一些奸细的密告,才得知,原来坎宁他们逃出加尔各答城后不久,穆斯林还没将加尔各答城占稳,东面的缅军便进攻到城下,半天功夫不到,在射杀了三千多名穆斯林之后,便占了城池。

也不知道那缅军首领跟穆斯林叛军头目达成什么共识,穆斯林头目竟然率领那些孟加拉土著们离开了加尔各答。而两天功夫,整个加尔各答便被缅军全部洗劫一空,完了撤走时,还将整个加尔各答烧得一丝不剩,甚至连城墙都炸塌,彻底成为一片废墟。

可怜大英建设二百年才建成的加尔各答,竟然这两天功夫便回到从前。

英军留下一些人准备重建加尔各答,一部分军队前往周边平息那帮孟加拉穆斯林叛军,另一部分兵力,准备进攻孟加拉一带,将达卡和吉大港收复。

抛开英国人要重建港口,镇压叛乱不表,李开芳率领的讨虏军这边,收获巨大。

虽然,与英军在杰索尔村等地的交战,以及后面与缅军一道攻克加尔各答,近三千讨虏军将士战死,可谓损失巨大,不过,攻占达卡和吉大港等着两处大城,夺得的物资让讨虏军发了笔大财,稍稍弥补战死的将士的悲伤。而占领加尔各答则完全是意外的惊喜,一大横财。

此刻,从加尔各答撤出的讨虏军,驱赶着八千余名孟加拉地区的穆斯林民夫,将从加尔各答抢夺而来的一批物资和财富,用牛马骡子和人力拉着近千辆大车,艰难地运往达卡。

不过,尽管缴获无数,队伍中间的李开芳却还是一脸肃容。他的身后,是数十辆车,上面载着上千坛战死的讨虏军将士的骨灰。李开芳原本准备将战死将士的尸体运回云南安葬,但一想到几千里的山路,等运到也不知道要什么时候,孟加拉地区又是天气炎热,无奈之下,只得在加尔各答城里将搭建房舍的木梁全部拆下,一把火将牺牲将士都给烧成灰,用陶坛装了日后运回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