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页

南京的官员就这么多,朱慈烺实在找不出合适的人选。

既然南京城中没有,朱慈烺决定把范围扩大一些。

细细考量一番,朱慈烺决定征召文安之。

文安之这个名字很多人听来可能会觉得陌生,即便在南明的诸多英雄人物中,其也不如郑成功、李定国、张煌言等人出名。可在朱慈烺心目中,文安之绝对是个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文安之是天启二年的进士,曾任南京国子监司业、祭酒,后被薛国观所构罢官回乡。他在夷陵老家一待就是十数年,直到甲申国变,神京陷落他仍然赋闲在家。

弘光帝和隆武帝都先后诏起过他,但因为当时夷陵在敌占区,交通不便,文安之都没有应召。

不过朱慈烺觉得这其中除了交通不便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文安之对福王、唐王等人争相称帝的不满。

文安之是天启二年的进士,是堂堂天子门生,自然不会因为争立藩王的一句话就应召为官。或许在文安之的心目中,对这些国难当头仍然争立火并的藩王十分不屑吧?

至于后来文安之应召永历朝廷东阁大学士,肯定不会是认为永历天子比之弘光、隆武优秀,而是文安之清醒的认识到大明已经到了大厦将倾的时刻,故而他决定放弃对永历的成见前去广西。

“共持精进心,贾勇寻幽壑。起视桃李烟,春光未云薄。长松相与青,同志有余乐。下马理清言,不复问寥落。”

路过龙泉时,文安之留下了这首《龙泉晓发》,足以表达其光复天下的决心。

这位老臣在广西梧州陛见永历时已经是六十八岁高龄,却仍然满怀雄心。

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为了抗清大业,文安之自请督师川中联合闯军余部。永历帝封文安之为太子太保兼吏兵二部尚书,总督川、湖诸处军务,并赐尚方宝剑。

在文安之的努力斡旋下,原本与明廷不死不休的夔东十三家最终联明抗清。

这才有了后来永历十三年的袁宗第、李来亨水攻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