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慢走!”
王贺氏见刘陈氏终于走了,心里直是十分欢喜。
借粮?啊呸!
就刘家穷的那鬼样子,借了米也还不起。
她要是真把米借出去,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
退一步讲,便是刘陈氏事后真的把借的米还上了,那也是自家吃亏啊。
现在一石米都快二两银子了。若是刘陈氏等到米价降到一两银子一石时再把等量的米还上,里外里要亏一半。
那刘陈氏是个心地善良的,可心地善良又不能当饭吃。
如今适逢乱世,能够保全自身就不错了,哪还有精力照顾邻居。
读书人不是有句话吗,“自家扫取门前雪,莫管他人屋上霜”。
王贺氏觉得十分有道理。
刘陈氏是可怜,但天下可怜人多了,河南、陕西饿死的灾民少说也有几十、几百万,又有谁可怜他们了?
要怪就怪生在乱世吧!
……
朱慈烺看罢户部尚书姜曰广上的奏疏,面色冷若寒冰。
南京米价在短短五日内涨了整整一倍,如今已经逼近二两银子一石。
虽然这个价格与崇祯年间的最高价还有一些差距,但也已经十分恐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