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翁,府库中的银两可只剩下不到五万两了。”
陈阳提醒道。
“怕什么,本官这里填上窟窿便是。”
陈阳惊讶的张大了嘴巴:“东翁打算自掏腰包?”
“当然不是!”
赵徽冷冷道:“本官的意思是先把这笔银子垫上,事后再找补回来。”
找补两个字可谓是十分玄妙。
通常来讲找补的方式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贪墨税银,一种是查抄商贾。
前者风险较大,需要打点各级官员。后者则基本没有风险,只需要找一个由头。
而这个由头赵徽早就想好了。
那就是通敌!
之前不是郝摇旗“抢走了”一批粮食吗?正好可以把罪名安插在一些长沙本地的粮商身上。
官府以通敌为名将这些粮商下狱名正言顺,之后满门抄斩,抄没所有家产,这个窟窿不就填上了吗?
在大明商人虽然聚敛了大量的财富,却没有太多能力保护自己。
只要官府想,随时都可能让他们家破人亡。
所谓破家的县令,灭门的知府,绝不只是说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