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页

他早在即位之初就开始布局。

夺取山东就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在朱慈烺看来原本历史中南明朝廷溃败、脆败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固然有内耗以及诸军阀不堪用的因素,但也有一点很致命,那就是缺乏战略纵深。

对南明来说,山东是一面最好的屏障,有了这面屏障可以大大减缓清军的推进速度。而如果一味固守江淮,明军便一点回旋的余地也没有了。

当然最好的局面是明军能够完整的守住山东防线,并给予满清重创。

满清人少,满洲全族人口不足百万,堪用的兵卒也就是十万左右。

这些可都是活生生的人,不是韭菜。割了一茬之后不会再长出来。

消耗满清的有生力量对大明的战略意义是极为重大的。

山东的棱堡、战壕、水师都是朱慈烺的心血,他希望这些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然,在实战开始之前任何人都无法完全预测到战争的走向会是怎样。

但朱慈烺作为天子,作为大明的掌舵人必须表现的泰然自若。

试问如果皇帝都慌了,底下的臣子还能踏踏实实做事吗?

“管他几路来,朕只要将士们坚守棱堡防线即可。”

朱慈烺对棱堡还是很有信心的,这种西式堡垒不但可以克制旧式攻城战术,还能大大减少火炮的威力。

要知道多尔衮手中的一张王牌就是孔有德的天佑军。

天佑军配备了大量的火炮。靠着这些火炮,清军轰开了太原、潼关的城门,兵不血刃的拿下了两座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