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山东之战中战壕各段之间的沟通支持不足,导致清军可以寻到一点重点突破。
这是今后要重点改进的方面。
二来战壕挖掘的位置也有问题。
明军选择挖掘战壕的位置是棱堡之间的连接线,这就导致了清军在填壕突进的时候两翼的棱堡能够给到战壕袍泽的支援有限。
而如果把战壕挖成拱形,且多层次的挖掘,则棱堡的覆盖面积能够更大,给到的支援会更多。
这些都是经验教训啊。
朱慈烺从来不认为可以一蹴而就的战胜满清。
便是这种新式防御方式也需要经过实战的检验。
这不就暴露出了问题了吗?
暴露出问题并不可怕,只要能够吸取教训在其基础上进行改善就会有进步。
战术是死的,人是活的。
通过不断的改进,相信明军在抗击清军的过程中会变得愈发游刃有余。
当然,值得肯定的地方还是有很多的。
譬如六磅炮、十二磅炮的使用。
这种新式火炮已经证明在许多方面强于红夷大炮。
譬如射速、譬如装填方式,装填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