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页

陛下把川事托付于他,他自然是要竭尽所能的做好,每走一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在文安之看来张献忠对于川东并不是势在必得的。这便给了他稳固防守的时间。

一方面文安之命令麾下士兵积极训练,另一方面他又让百姓开垦荒地积极恢复生产。

四川这几年确实太乱了些。张献忠入川之后和明军几番争夺,百姓们不是被西军抓去做夫子,就是被官军抓去做辅兵,以至于青壮损失严重。

川东这一代的百姓见到军队的第一反应就是逃跑。跑到大山里面藏起来,等到军队过境之后才出来重新生活。

文安之率领军队刚刚抵达重庆府时就经历了如此尴尬的局面。

他花了很长时间才让当地百姓相信官军并不是要强行抓他们壮丁的。

有了信任许多事情就好办的多了。

文安之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在川东推行军屯,也就是太祖皇帝在大明立国时推行的军户制度。

这种制度利于战时的集中分配,但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军户们没有太多的积极性。

反正干多干少都是一个样,那还不如偷懒休息呢。

另一种方式就是民屯。

民屯也有两种,一种是把土地分给百姓去种,但土地的所有权还是官府,每年百姓要给官府缴纳相当一部分的粮食。

还有一种是鼓励百姓去开垦荒地,开垦到的荒地自然全部属于百姓。

文安之选择将两者结合起来推行。

其中开垦荒地所占的比重较大,这样有利于调动农户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