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促进社在各地都有基建项目,规模大小不一,但全需要当地官府配合。但除了特区之外,大部分官府都采取了不闻不问态度,还有少数暗中使绊子的,支持者很少。扬州知府和丹徒知县如果不是因为守着自己太近,不敢不支持,也是大部分官府的态度。
不过要是他们俩能因为支持新政建设而受到朝廷褒奖,再简在帝心升职加薪,相信很多地方官也会有样学样。这种自然而然的做法,往往会比朝廷的行政命令好用,受到的抵触也少。至于说夸夸皇帝,那只是顺嘴一说,他知人善用个屁,他没当皇帝的时候,人家俩人就在这里做官了。
“官家,此人向来言不由衷,乃大奸之相不可信之。贵为摄政王,不为国家分忧,反而要驾船出海、居家游玩,理应降罪!”
可是还没等皇帝笑出声来,就有不太和谐的声音响起。观礼台就设在长江学院主楼顶上,除了朝臣和当地官员之外,学院里的知名教习、教授也获准同台,声音就是从他们里面发出来的。
“苏卿何来此言,可是摄政王照顾不周?”赵佣转投一看,得,也没法责备,苏轼拄着拐杖迎风而立,那派头,比自己都足。
“陛下,此人隔三岔五就去府上蹭吃蹭喝,大长公主都拦不住,老泼皮也!此次他非要同船前往,臣怕海上风急浪大没有应允,才被诬陷。”
倚老卖老这话就是给苏轼预备的,他是年纪越大越没德性,吃喝玩乐啥都争,还不给钱。去济州岛的事儿王小丫虽然不去,但她可以说给老师听,老头一听要去海外属国,立马来了精神,非要同往。
同往个屁,洪涛一是怕他死在海上,回来之后被他那些学生说三道四。二是怕他知道自己偷偷娶了辽国公主,还有了孩子,即兴作诗一首,那不就成全国的笑柄了,保不齐还得被写在史书里。
“这就是苏卿的不是了,想当年攻打析津府时朕上过海船,只是沿着海岸北上海河口,滋味端的不好受。苏卿还是留在学院里讲学为妙,摄政王此去也不光为游玩,乃是奉了朝廷指派出使藩属。”
再倚老卖老到了赵佣这里也是白搭,济州岛上都是谁,姑丈去做什么,他心里都清楚,别说不能带外人前往,朝臣也不适合去。此事太机密也太紧要,臣不密则失身嘛。
“姑丈,仅靠蒋将军他们真的能把高丽王剿灭?”糊弄走了苏轼,再把大桥开启放过船只的过程看一遍,这次来的目的也就算了达到了。
按照事先的安排,一部分朝臣要连夜赶回开封,皇帝则在新军陪同下顺着运河北上来次巡视。但在走之前,皇帝还有事儿要问问清楚,于是就跟着洪涛上了学院里的钟楼。
“只要金人不插手,高丽王庭坚持不了两年。除掉这个墙头草只有,陛下就能着手对付金人了,届时半岛上的蒋将军也会出兵相助,让金人首尾不得顾。”
古人可能是看史书看多了,那上面有过多次对朝鲜半岛的作战结果,胜少负多,所以一提起攻打朝鲜半岛,总是不由自主的担忧。
但他们忘了件事儿,历来中原王朝都是从北面攻打朝鲜,得翻越群山峻岭,后勤压力非常大,一旦耗到冬季,还得面对严寒,以当时的水平,确实很难。
蒋二郎不用走这条路,他会采用美军的战术派船队从开京、树州同时登陆。一部分攻打高丽王都,一部分切断敌人南下的路线,逼着他们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