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页

这几个月,军械司为军中打造了三百支火铳,改造弩弓五百余具,火药弹飞天神龙等火器数以百计,潘学忠更是铸造了虎蹲炮、佛郎机火炮八十余门,强大的制作能力已经初步显露了出来。所以对他们,陈越有着非同寻常的耐心。哪怕是心忧如焚,也要等所有工具物资都清点完毕装在大车上,这才率队出发。

这一走,再回来就遥遥无期,回首看着生活了数月的地方,很多人百感交集。

被留下来的军民也都眼巴巴的看着大军的离去,没了陈越没了西山军,可以想象这里会迅速的没落。也许朝廷会派出新一任的青石口守备,可是又如何会做到像陈越一样爱民如子,秋毫无犯!

再在走之前,为了给这些留下来的人补偿,陈越下令把从喀尔喀部落掠夺来,卖剩下的牛都送给了他们,前段时日,通过晋商,把两千头牛卖掉了大半,又得到了数万两银子。

这样每家一头耕牛,又有陈越留下的屯田,这些军户不至于饿肚子,就有了在这里活下去的希望。至于天下局势变幻,以后是闯军还是满清占了这里,陈越就无法管得了了。

崇祯十七年、二月二日,陈越统帅五千大军,离开了青石口,踏着尚未融化的积雪,向着天津而去。

大军迤逦七八里,晓行夜宿,于八日后抵达天津卫。

天津卫,原名直沽,当年永乐帝带领大军从这里出兵渡河靖难,从侄子建文帝手里夺得天下后为了纪念这个龙兴之地,赐名天津。

天津,东临海,西临河,南通漕粟,北近上都,武备不可一日弛也,永乐帝遂下令在此筑城,设立天津三卫,调拨卫兵一万六千余人在此屯守。

然大明开国二百多年,承平日久,海滨晏安,武备渐趋荒疏。昔日的精兵劲卒,已经沦为只知操锄抡镰的农夫,再无一点儿战力而言。

天津卫为卫久矣,却名存实亡!

与此同时,因为天津位于运河枢纽,船辑往来不绝,商业非常之繁华。

因境内有长芦盐场,长芦盐运司在直沽设立批验所,大量盐商遂在卫城之外海河东岸买地筑仓库,囤积食盐贩运往各地。

更因为天津是漕粮中专之地大量粮商同样在此云集。然后带动了此地极大的繁荣,无数商家聚集于此,经营范围极广。

商人,漕丁,卫所军户,加上其他迁徙而来的百姓,天津境内居住的人口何止十万!

因为天津三卫庞大的名声已经朝廷对这个南方卫城的重视,满清历次入关抢掠,抢了河北山东,却从没来过这里。这也造成在北方一片糜烂,而天津卫却有一种畸形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