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页

独断大明[校对版] 官笙 1143 字 2022-10-23

郑芝龙心里咚咚咚直跳,他知道,他发达的机会到了!

噗通!

郑芝龙跪在地上,用力磕头道:“小的愿为皇上肝脑涂地,愿为我大明粉身碎骨!”

朱栩眯着眼,认真的打量着郑芝龙,这位在历史上,曾经数次击败过荷兰人,他的儿子更是直接将荷兰人赶出台湾,朱栩对他抱有很大的期望!

心里翻腾了一会儿,朱栩摆手,笑着道:“平身吧,回去之后好生学习,训练。到时候朕也会派一些人跟着你,他们会负责翻译夷人的书籍,仿制他们的火器,战船等等,你要给朕照顾好了。”

郑芝龙又磕了下,道:“皇上放心,小的人头在,这些大人就不会有事。”

曹化淳在一旁看的直皱眉,这个人一身的匪气,实在难让人喜欢,甚至心生警惕。

朱栩勉励一番,让人送走郑芝龙,转头看向刘时敏道:“跟朕说说院考的情况。”

刘时敏转过身,道:“回皇上,目前只有北方几省文院初建完善,各省,各府都建有文院,州县较多,阻力也比较大,皇家政院那边还在推进,武院……兵部还在着手安排。”

朱栩点头,示意他继续说。

刘时敏与曹化淳是有分工的,他负责的都是相对“不怎么重要的”。他看了眼朱栩,道:“省院考题难度极大,很多天启年的举人,进士三次都没有考过,怨声很多,其中,就有山东巡抚的公子,李岩,他两次未过,经常在一些文会上发牢骚。”

朱栩眉头动了动,这位他也是让锦衣卫重点关注的人物,微微颌首。

刘时敏见朱栩没有说话,又道:“士林对废除科举有颇多议论,很多人都上书吏部周尚书,请重开科举,给予他们公平的仕途之路。”

朱栩对这点不意外,千年科举,岂是一朝可以忘怀的,手指敲着桌面,忽然转头看向曹化淳,道:“你怎么看?”

曹化淳是个读书人,有家学渊源,稍作思索的道:“皇上仁德,书院遍及大明各处,读书人日多,不论是教化还是仕途,都更为宽泛,若说科举,三年一次,录取不过百人,看似公平实则犹如独木桥,多少人穷经皓首,虚度半生也未得一点功名,委实有些残酷。”

朱栩若有所思,士子们反对是,没有一场同台比试,总认为有“黑幕”,心里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