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让孟兆祥与魏学濂惊奇的是,京城已经很少有这样潜心文学的人出现了,来京城的学子,哪一个不是为了考取功名?光耀门楣?
两人都是一脸钦佩的看着曹鼎蛟,道:“曹兄虽然年纪少一些,可品性令人佩服,我二人今日受教!”
曹鼎蛟连连摆手,道:“二位客气,只是家里长辈说了,以前的没什么用,要学习新东西……”
魏学濂与孟兆祥自然认为曹鼎蛟是在谦虚,拉着他换地方,要与他一醉方休,说到动情处,三人都相见恨晚,吵闹着要认兄弟。
在他们热闹的同时,原永平府知府,孟乔芳府上,也聚满了人。
孟乔芳本来在辽东做的很好,只是张问达成为辽东巡抚后,展开了“清肃”行动,主要就是针对那些与建奴“交勾”的人,孟乔芳有嫌疑,可是没有实证,因此被安排回京“另有任用”。
京里都传闻,这位可能进入户部,任一都司员外郎。整个大明都知道,户部乃是最为要害的位置,更何况尚书还是国舅,自然前途光明远大。
孟乔芳自然也是这么认为,在辽东多年,京城没有什么根基,到了京城没有多久,他就大开中门,广迎四方宾客。
这也是大明官员的一种本能了,只要有机会,尽可能的拉拢人心,师生,乡朋,亲友要想尽办法联络,也唯有这样,才能在官场站住脚,做成事。
纵使朝廷出了“九条规定”,严禁结党结社,强制解散了复社,清除了东林党,杀的人头滚滚,可近乎深入骨髓的结党之风,还是没人能阻挡。
第458章 科举泄题
孟乔芳坐在主位之上,望着熊文举,孙承宗等人,心里也大感快慰。
虽然他在明年的科举之中没有什么位置,可作为即将就任的户部都司的员外郎,那也是颇为显赫,说上几句无伤大雅的话那还是可以的。特别是,这些士子中第之后,如何跳过候选,直接入仕为官,亦或者去哪里,哪个位置,是好是坏,他这个户部员外郎,声音就显得重了。
至少,他有权直接从这些人里挑人,拉入户部。
熊文举,孙承宗都是才华横溢之人,在明年,也就是崇祯四年的科举中,三甲之上定然有名!
孟乔芳他自己也需要这些人的投靠,他还不到四十,有的是远大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