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烨儿他们几个?”朱栩停下脚步,望向不远处的一个厢房。
曹化淳道:“是,大殿下,二殿下,三殿下正在南书房读书,是新建伯正在上课。”
朱慈烨,朱慈煊,朱慈熠三个小家伙,一个五岁,两个四岁,正是读书的时候。
朱栩想了想,走向南书房。
听着读书声,朱栩来到窗边,从缝隙里悄悄看去。
新建伯站在最前面,单手拿着书,目光看着下面的三位殿下,脸上一直带着满意的微笑。
新建伯是世家,是王阳明的家族,世代书香,在大明的地位非凡,在某些人眼中就是第二个孔家。
三个小家伙坐在下面,穿着常服,端坐着,认真的看着书,脆声声的念着,诵着。
朱栩观察着,背着手,忽然转头看向曹化淳道:“新建伯可有什么官身?”
曹化淳摇头,道:“新建伯一直居家,不曾入仕。”
朱栩沉吟片刻,道:“传旨,新建伯教育皇子有功,加翰林编修,入翰林院供职。”
曹化淳心里微跳,神色不动的道:“遵旨。”
朱栩又看了眼,三个小家伙都不错,乖乖听话,不吵不闹,朱栩很满意,微笑着走了。
毕自严等人在议会收拾一番,便回到了内阁,众人都是松了口气,喝茶,轻松的叙话。
刑部尚书廖昌永吐口水,道:“毕阁老,刑部这边压力太大了,人手少,失误多,那些四处的流民都要刑部抓,还没银子,别说下面的人,就是我也快愁白头……”
工部的徐大化都是轻松,道:“工部的收尾倒是比下官预期的要走,要快,明年给个三百万两,就能妥帖,接下来要是没有大工程,不会要多少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