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张家这次过来,给带了些黄米面和黄米,于家今年没有种植多少杂粮,都是在村子里收的,还带了食用的花坛豆,煮大碴子用的红大豆,各二十斤,还有一筐的蘑菇干,一筐木耳。

给宝宝带的两身丛里到外从头到脚的冬衣,一个布老虎的抱枕,还有三个舅妈给做的棉帽子和手套。

给于良吉的一身棉袍子,和一个手筒,是老太太亲手做的。

今年的东西没有去年的多,但是他们知道,于家已经不需要送那么多东西,主要是送个心意。

石宏大回来了,他本来是去杂货铺子买个磨刀石的,回来发现自家来了客人,是张家的人来了。

石宏大进来落座之后,干脆的跟二老和三个舅兄聊天,说的最多的是地里的收成,以及想想明年要种什么。

因为他的地是开荒的,头三年是不用收税的,占便宜了。

聊了一会儿,于宝宝就放学了,孩子一进来,看到人的时候,很高兴,想要扑上来,于良吉立刻轻咳一声。

“兴怀见过外祖父,外祖母,见过大舅舅,二舅舅,三舅舅。”小小的孩童才想起来,他已经是大孩子了,要有礼貌,于是小大人一样的给五个人见了礼。

第154章 因材施教

“好,好,乖啊!”张老家老太太笑眯了眼睛,外孙子真是乖啊。

张家老爷子也高兴的眯起了眼睛,乖巧的小外孙,穿这学堂统一的衣服,带着小小的书生帽子,真跟小书生似的。

张家三位舅舅就心里不是滋味儿了,因为他们想起了自己的孩子!

同样是在上学堂,他们还花了不少钱,私下送了点东西,孩子在学堂学得也不怎么样,回来更是没有这么礼貌,整天滚得跟个泥猴儿似的,他们想打的时候,当娘的又是拦着又是挡着的,真是慈母多败儿啊!

“今天上午学了什么?”于良吉开始照例问话。

“学了声律启蒙。”于宝宝乖乖回答。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于良吉一张口就来:“往下对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