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境地总体还算太平,但每年的军需补给都是一个庞大的数额。
每到这个时候, 户部上下都叫苦不迭。
因为他们无法给足各大军区的需求,只能互相扯皮,争取削减一些。
并不是他们不想给,而是他们根本给不出来。
各大军区的需求都多,满足得了这个,满足不了那个,和稀泥的办法就是三大军区的补给都削减个比例。
国库本来就不充盈,而且还要预留一部分,以备不时之需,再加上还有其他穷困地区要救济的。
晋江那边的事刚刚过去,民众的的目光还未彻底移开,今年的救济还是要分一部分运送过去的。
林林总总分下来,能给军需这些大头的就不够分了。
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只能想办法节流。
但在叶君书看来,开源比节流更有效。
他听了其他同僚的报告,总的来说税赋的大头来源在田赋上,其他租税等各占比例不等。
这是因为一直实行的是以土地税为主,以商税为辅的税收制度。
但以叶君书的目光看来,这个时代的土地生产力极其低下,而且基本是靠天吃饭,一个天灾下来,哀鸿遍野,毫无应对之力,对时局动荡的影响非常大。
自古以来朝代更替,除了上位者自己作死,就是天灾人祸导致民动颠覆朝代的了。
这是一个极大的弊端。
我朝虽不闭关锁国,但对商业极不重视,自古士农工商,商为末流,在人们心里根深蒂固。
朝廷不鼓励商业发展,商业税这一块,就起不来,只能形成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