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西夏请求派遣使节来恭祝李衍创建大中。
比如,以前一直避而不见的大理国,现在主动想跟中南诸郡贸易。
等等……
而这些还只是大事,小事就更多了。
对此,李衍的原则是,抓大放小。
小事,一概交给一众宰执们去处理,而自己只要结果就行。
大事,李衍则亲自参与讨论,甚至是亲自拍板。
最终——
金人增援。
在李衍的坚持下,朝廷选择相信前线将领的判断——刘锜、韩世忠、岳飞惹要增援,就立即给他们派援兵。反之,刘锜、韩世忠、岳飞如果不提援兵一事,就由着他们。
为保证援军能在最短时间内派出去,朝廷让王彦和八万精锐大军停止开荒待命,随时准备出征。
另外,朝廷还给杨沂中下令,让他放慢收复江苏、安徽、湖北等地的脚步,留出五万精锐随时待命。
张所的游击队扩大到二十万。
除了又派出一万轻骑防止这些游击队侵扰各地以外,在李衍的坚持下,朝廷还命令各个地方政府和军情部甄别招安这些游击队,给他们反正的机会。
新收复地区缺粮。
在李衍的坚持下,朝廷先从东京的粮仓中分出去三百万石粮食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