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页

而是面露微笑,问道:“其二?”

s:

又有陈涉嬴政之嫌。亲们,不要瞎猜想对应啊~就是个发生在很久前的小白文,里面这些人的一些话也都是经书上的原话,生三娃也好、间接管也罢,和现实没有一丁点联系,都是古人的原意,勿联想。若是看到一些奇怪古怪的机构名称,勿吐槽难听古怪。另:此次墨者聚会,经讨论,记书处改名为书秘吏,适的职责改名为书秘了。

第六十三章 正本清源来日长(五)

“其二。”

“先生,我今年十七,先生今年七十。先生逝后,谁来决定我是否是在行义?先生逝后,禽滑厘、公造冶、孟胜……我、哪怕还是孩子的六指等人都会死。我们死后,谁又能保证成为巨子的不是胜绰那样的人?”

“先生可以赏罚我,将来谁又依大义来赏罚那些违背大义的墨者?”

“人都是会变的。所以先生才要铸剑十三以备我叛。那么,怎么才能保证选出的巨子是行大义的?怎么保证巨子之心便是每个墨者之心?怎么保证上下同义的同时,又保证巨子之言秉持先生现在的义?”

“约后世的巨子之十三剑,又在何处?”

“这些人逝去后,怎么保证所有的墨者都尊巨子之言?只有巨子之义与天下墨者同义,方能保证,所以怎么保证巨子与天下墨者同义?”

“既可思辨、又能集中,方为后世正途。”

“这两件事不解决,弟子不敢答应。”

“不是怕死,是怕大义难行!我信先生,可我不信百年之后的巨子!先生在,禽滑厘、公造冶、孟胜、摹成子等人在,我不担忧我墨家,可我担忧他们逝去后的墨家!”

“仲尼逝,儒者六分。子思、子夏、子张、颜回之后、仲梁子、漆雕开,各传弟子。第一件事不解决,墨家亦有此忧;第二件事不解决,墨者亦或六分!”

他说的,似乎有些危言耸听,但又不全是危言耸听。

此时荀子尚未出生,儒家八分之说还未出现,但是儒家六分之势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