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途的水草丰美、后世的黄河故道,两者交错时空相交于此时此刻,让适终于明白为什么这时候连秦王都舍得用自己的女儿来祭祀河伯,黄河之患实在太可怕。
沛地附近便是滕国、薛国,后世的枣庄如今还叫兰陵。
巨大的微山湖还未出现,要等到黄河夺淮入海之后才会形成,这时的微山湖还是一片土地肥沃、尚未开发的肥沃湿地。
如果没有夺淮入海事,这里将是最好的一片农田,尤其是铁器出现后开垦方便更是如此。
泗水水流并不湍急,逆流而上也非难事,河道中也没有太多的礁石险滩。
向下通入淮河,再向下有当年吴越争霸中原挖掘的人工运河邗沟通入北方。
沛,不是大邑,也不是强权贵族的封地,管理混乱。
靠当地的乡老、大族、巫祝等自治,形成了当地人的利益集团。有些类似与楚国的一些大县,县公名义上是楚王任命的,但基本是世袭的,如果有什么大事发生,楚王需要先派出军队提防那些自治的大县才敢出兵。
昔年晋楚争霸,这里是晋国打通与吴国沟通的必经之地。晋楚争霸了多久,这里就乱了多久,那些被灭的小国的贵族后裔居住于此,情况极为复杂。
后来宋大夫向戎组织了消弭兵会,本来这些地方晋国是准备给向戎作为封地的,但向戎坚辞不受。
就因为这地方太乱,作为封地并不是好地方。当年楚国准备让第一代鲁阳公封在大梁,第一代鲁阳公一看大梁这地方肯定是和晋、卫、郑等国争霸的地方,也坚决不接受而是要了鲁山鲁关附近的封地,其实是一样的道理。
既然当初向戎不要,沛地一代在宋国,便是国君的直属。
既然是宋国国君的直属,当然不可能是好地方,而且国君也管不过来,只能是个聊胜于无的半自治之地。
需要防越、需要防季氏分出的费、需要防楚有出兵权和开战权的县公,每年能收上的税赋不多,又不是宋人故地,殷商后裔氏族不多,所以宋公学着齐国的办法,对这里用了另一套管辖手段。
原本齐国分为东西两地,东边是齐国的腹地,西边是一些新征服的或是从鲁国抢回的地方。
东边除了之前崛起、至今被齐国认为是“猛虎之国”的越之外,就是大海,没有威胁。西边则是各国争霸的地方,今天可能归属自己,明天就归了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