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虽无民族的概念,可是原始意义上的“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的概念已经存在,并且广为流传,只不过上层都不怎么遵守就是了,该和犬戎合力欺负周天子的也不会因为这句话就觉得自己是罪人。
里面的重要配角又是造父,乃是秦、赵的姓氏来源,想来这个故事也不会引起这几国的反感,说不准还可能流传到各国的宫廷之中,某位贵姬还要为穆天子与女法老的事落几滴泪也说不准。
竹简的珍贵,导致此时并没有话本小说的概念。
这篇篡改过的《穆天子传》足足有十七八页纸之多,如果换成竹简可能要几十斤,没有人会把珍贵的文字写成这么长只为在市井流传的东西。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配图。譬如骆驼、狮子、狮身人面像、金字塔、简易的地图等等,画的都不怎么好,可连同文字配在一起也算是破天荒了。
公造冶熟悉市井中人,听完这个故事后,便称赞道:“配上那篇《劝学》,再把这篇《穆天子传》分为十余次传出,恐怕明天北到燕、南到楚,市井间讨论的都是这两件事。墨者之名,必然大传天下,他们未必知道墨者之义,但想来好奇的多了,总会有人问。”
众人都认同、回味的时候,墨子一人在琢磨适写的第二本“纸质书”,很多字他不认得,要靠适每天去讲。
对于第二本书,他认为比第一本还要重要,但不知道该不该给墨者们看。
因为第二本书的名字叫《山海经》,而且是适篡改后、完全没有原本神异色彩的《山海经》。
s:
《穆天子传》好像最早是战国中期的《竹书纪年》系列中发现的。西王母变为王母神,要等到道教兴起之后。
第九十八章 山海远异终成经
墨子看到、听到的那本《山海经》,不像是那本被篡改的《穆天子传》一样是个连续的故事,而更像是一本地理志和小故事集。
之所以对这本书充满了犹豫,因为这本书中,完全就是按照适所谓的几重乐土的说法划分的海外诸国的情况,而且里面的很多东西有些骇人听闻、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饶是墨子见多识广,对于这本书也只能犹豫不决、难下决心。
他知道这本书恐怕就是适跟随两位隐士学习时听说记录的,因为这根本不可能是一个鞋匠之子能写出来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