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者的规矩很多,加上名声极佳,因而入城之后众人并无任何的不适。
墨子要直接去见六卿和宋公,将适召唤过来道:“见王公大臣的事,你就不必去了,和他们聊,还是五十四更适合。”
适嗯了一声,问道:“先生,拿到虎符,你有把握吗?”
墨子朗声道:“这点事,并不难。宋公想守城,司城也想守城,即便有些人不想,但墨者既然来了,他们便不得不同意了。这是杠杆,原本平衡,我们墨者又加入进来,已然不同。”
“适,你去城内转转,带着宣义部的人,问问城内众人的想法。守城的事,你也学到不少,虽然学的时间短,可你学的极快,你也知道守城的关键是什么。这件事还得你去做。你先回家看看。”
十余名宣义部的墨者、几名护卫的剑手从墨者的队伍中脱离出来,跟在了适的后面。
墨子带着那几个经常出入宫廷的弟子别了适,又让其余的墨者去工坊附近休息,暂时不要乱动,整理一下各种武器。
适带人回到家中的时候,习惯沉默的麂跑过来抱了一下自己的弟弟,嫂子招呼着其余的墨者在庭内坐下,端来了各样的食物,看得出这日子已过得比三年前要好许多。
既是进了自己家,墨者们也不客气,只在那里吃喝。
适则问了一下商丘城内的情况,上层的动向墨者基本上是了解的,但是底层的动向却需要仔细问询清楚。
楚人出兵的事,商丘已经知晓,楚人的大军已抵达了沙水,司城出面保证三晋一定会来救援,以让众人安心;又说墨子必会返还商丘守城,更叫众人心安。
城外不少的土地,已经开始尝试着种植宿麦,采用两季轮作的办法,但税收也增加了不少。
城内的工匠会发展壮大,墨者的名声在商丘日渐隆盛,在城内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就算不想知道,每日那些墨车、那些双辕马车、那些免费使用的集市旁的墨车、那些麦粉豆油……可谓是让人堵住耳朵、闭上眼睛依旧不可能不知道。
又问询了几句,有些沉闷的麂嘟囔道:“若是守城,我是不愿意去的。楚人来了也好、晋人来了也罢,倒也没什么分别。”
适想了想历史上的情况,笑道:“还是有分别的。楚人来了,怕是要让你们去修筑榆关城;晋人来了,可能会要你们出征伐楚提供军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