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页

不同口径的炮,可以取代墨家的转射机、床弩、冲机、籍车等守城工具。而火药雷则完全可以取代“下磨车”这种守备蚁附攻城的利器。

墨子受制于此时时代的科技水平,用分工明确的工具做好了守城的各种打算,而火药的出现让他的战术依旧有效,只是取代了部分原来的木铜器械。

魏人选择的主攻方向是牛阑邑的东门,可以很明显地看出魏人精锐的集结方向,这一点已经落了下乘。

按墨子所言,想要攻城不能心急,要缓缓图之。

而且应该在广泛的城墙上发动进攻,让城内的守军分散,应接不暇,然后才将主力精锐拿出,集中一点攻破。

只是牛阑邑太小,七万之众似乎怎么都能攻下,他们却忘记百余年前的逼阳国之战,十三国联军攻数月不下的惨状。

炮击的速度减慢之后,魏人也逐渐适应了时不时飞来的可怖铁球,虽然心头依旧慌张,可还是鼓足勇气向前推进。

只是每一次城头冒起白烟火炮轰鸣的时候,都能明显看出魏人阵型的散乱,很多人下意识地会朝两侧躲避。

看似魏人已经适应了慌乱,重整了阵型,但依旧能够看出魏人的变化。

因为魏人的军阵正在整体后撤,撤退到铁丸的最大攻击距离之外,这就导致了魏人的冲击只能是分出波次。

前出的弓手和精锐士卒和后面的距离被拉大了,魏人下一次组织进攻的时间也必然会延长,同时对于似乎再增加一点力量就能破城的时机把握要求也更高了。

东门既然是魏人的主攻方向,适将那五百火铳手带来之后,这里的火器密度已经足够。

城内预留的甬道,可以让守军更快地完成调动。大炮阻滞敌人集结,也能够争取更多的时间。

孟胜看到适赶过来,心头也大安,迎过去道:“郑人退了?”

适点点头道:“第一次攻城已被打退,短时间内郑人不会组织第二次攻城。南边只要守得住,魏人这一次再被击退,今日无忧。”

孟胜略带佩服地说道:“你随巨子学习守城的时间不长,但却可以学懂精髓。如你所言,知其所以然,是可以反推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