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页

胜了,很多骑墙的封君就会转而支持楚王,出兵反击。因为现在是王位最不安慰的时候,过了这道坎,总能稳定一些。

败了,很多县公和封君立刻跳反,高呼支持王子定继承的口号,直接与晋郑合力逼楚王逃亡。

鲁阳公明白,如今自己、或者说整个楚国在长城方向上的兵力,只有自己手中的这不到四万人。

胜了,很多县公封君都会出力,到时候反击郑韩便可能会有五万七万之众。可现在最需要兵力的时候,却只能有这三万余人。

鲁阳公明白,牛阑邑太小,可能撑不了太久。

他也曾答允过墨者,只要迟滞晋郑联军十日,敌人一旦疲惫自己就会出兵与晋郑决战。然而……答允是一回事,真正准备这么做又是另一回事。

他想等下去,等越久越好。反正,牛阑丢了还可以再夺回,自己手中这三万余人若是败了,自己家族就彻底毁了。

第三一三章 星芒璀璨万骨遗(六)

鲁阳公怎么想的,适并不清楚,或者说清楚与否并不重要,毫无意义。

他要的不是鲁阳公的承诺,只是鲁阳公可以控制的三万随时可能袭击疲惫晋郑联军的野战楚师。

只是可能二字,对于守城而言已经足够。

鲁阳是鲁阳公的根基,也是鲁阳公家族的全部,这就决定了晋郑联军必须要提防鲁阳公出击,而不可能用尽全力来攻取牛阑邑。

联军七万之众,看似人数占尽优势,但牛阑邑只需要让对方伤亡数千,晋郑也只有退兵或是围城等待与鲁阳公决战一途了。

首日的防御,用措手不及和对火药的无知,获得了喘息。

看似晋郑联军伤亡不大,而且也知晓了那种声若雷鸣烟火四起的武器,但对于守城的乌合之众而言,却也获得了整合力量的时间,以及更为重要的信心。

对农兵而言,进攻的时候固然一股做起再衰三竭。而守城的时候却又恰恰相反,一次能够守住而且似乎守起来很容易,那么下一次就会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