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中山,尚未复国,远还不到可以喊“我就不遵守非攻”的时候,实力不允许,这时候还只能靠“非攻”来请求墨家的援助。
况且就算复国,赵国在旁虎视眈眈,三晋之中,魏赵最强,赵国军力人口城邑都远胜中山,中山又处在赵燕之间,有太行之险,有平原之广。
赵人对土地的执着,也是天下皆知。当年代国之事历历在目,那代国可还是赵君的姐夫。
思索之后,乐池便道:“请教于先生,若是复国,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够保中山之弱不受强凌呢?”
适笑道:“有上中下三策。上策便是行仁政。”
乐池一怔,奇道:“儒生多言行仁政,儒墨死敌,难道墨家也认为只要行仁政,就能够让民众举着木头就能击败敌国的甲士吗?”
适反问道:“可行仁政之下的民众举着兵器,是否能够击败不行仁政的敌国举着同样兵器的甲士呢?墨家有实验之说,总要变数相同才能比较,墨家可不曾说过只要行仁政便可使制梃以挞坚甲利兵矣。”
“况且,墨家所谓的仁与儒生的仁又不同。爱己之仁,民众制法以为爱己之利,人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如何能够不效死战?”
乐池顿时想到了之前适给他的那三本书,看来自己没选的那两本,就是上策。
可这上策,又是绝对不能用的,否则的话贵族为什么要复国呢?复国去为人民求利,这不是贵族能够做出来的事。
于是他再拜道:“上策不能行。”
适也不讽刺,只是淡然道:“那中策呢,就是变革一些制度,推广农具百工,以解决民众三患。”
“对外,宣扬非攻,并且承诺天下:中山非攻。赵不攻中山,中山不攻赵;中山不攻燕,燕亦不攻中山;中山不攻燕而赵攻中山,那么墨家自然会履行非攻之义。”
下策尚不必说,乐池已经心有所属。
他却不知,在适看来,赵与中山之间将来必有一战,但十年之内绝不可能。所以他表表墨家其实发了一张空头支票,但听起来极为美好。
至于十年之后,天下局势必定大变,届时墨家可能要与天下诸侯为敌,又何必在乎一个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