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页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这正是汉字几千年来的基本结构。

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合格的贵族,真正通晓六艺,在六书上,要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六书,教的是“造字的方法”,而不仅仅是认字。

真正六艺精湛的人物,譬如孔子,你拿出一个字,他可以告诉你这个字的典故、由来,是象形字啊还是指事字还是假借字?

这个字为什么要这么写?

这么写有什么意义?

其中折射出怎么样的哲理?

而不是说通晓六书,只是说认字,那是最低级的要求。

第一百零五章 主与粹

当君子不容易,真正能做到六艺精通的君子,那必然是天下雄才。

这一点上,墨子当年对于自己的御车和射术就一直耿耿于怀。因为当年放眼天下,能入得了墨子眼中的英雄人物也就是孔子,可是两人之间差了一个时代,难以比较,墨子对此向来耿耿。

这六书之学也是一样,想要做到精通六书而不是识字,可能不花个几十年时间学习是不可能的。

西门彘顶撞西门豹的话,绝对不对,因为六艺中的六书不仅仅是识字,而是要让人知道字的本源,必要的时候精通六书的人可以造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