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便叫人“清田洫”。
所谓清田洫,也就是复查一下贵族封地的大小,是否符合规范,是否有超过分封但不纳税、是否占据了封地之外的土地等等。
这样的事,一抓一个准儿,哪一个贵族若是清田洫都逃不过。
但这一次的目的,并不是清田洫,清田洫只是个手段,用来敲打那些反对的贵族:不反对变革,大家还是亲戚,你还能有封地。反对的话,下场如何,请自观之。
清田洫之事,叛墨培养出来的那些底层官吏一个个门清儿,只要去查没有一个符合制度和规范的,那三名贵族明知道这是秦君拿他们开刀,根本不在意自己多占封地的事。
可是秦君只口不提这是杀鸡儆猴定向清田洫,只说是三人违背了规矩法度,于是重罚,缩减了封地的户口,将他们多占的土地归于秦君直辖,授田于民。
这三人又不能说什么“田洫不合规矩的人多了,凭啥只查我们?”
若这样说,又要得罪贵族的盟友,到时候便真的是永世不得翻身,无奈之下只能承受。
那些等待许久的平民官吏们迅速完成了对这些土地的丈量、授田、计户、直辖等内容。
这无异于是在告诉那些贵族们:如今我有直辖的能力,你们不要以为不用分封制度我就管辖不了,所以还是要乖乖的听话,不然这三人就是你们的下场。
众贵族如何不知道这杀鸡儆猴之意?
但秦君的这一招,也确实分化了公族。
顽固的公族们觉得反正都是失去权力和封地,不如勾连外国搞掉赢师隙,只不过如今难度有些大,不像是几十年前可以当众逼君主自杀了,未免不美。
而畏缩胆小一些的、亦或是真的心怀秦国社稷的贵族们,一见如此,不免均想:不反抗,终究还能保留一部分封地,若反抗只怕下场凄惨。
这到不是因为赢师隙有什么王霸之气,而在于他直辖的数县土地、他手中大营中的新秦军、十余万因为授田制而得到益处的支持秦君的民众,以及他手中的胜绰、吴起等人物。
从雍城迁都至栎阳,正避开了盘根错节根深蒂固的旧贵族经营多年的旧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