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8页

“借着雁儿问一问,姑娘名字和生辰。”

她又把被称作是大雁的白鹅提在手中,对面刚把大雁送过来的女主人这才接过去,又做了请的手势,请这一行人进屋子去坐坐。

那两个跟着做男方家里人的墨者本以为这件事黄了,不想居然又有转机,不由大喜。

禖巫却知道,从一开始对方就是同意了。

诸夏以枣为贵,这个贵不是价格上的贵,而是等级制度下的一种高贵,比如桃子明明比枣子好吃,但是在一些祭祀的时候如果用桃子而不用枣子,那就是没规矩。

当初在里面坐着说事的时候,女方家里将枣子往前推,示意就是可以谈。

禖巫趁机抓一把枣子藏起来,那就是讨个吉利,示意从女方家里把很贵重的东西偷走了——代指女儿。

一般情况,女方就算看到了也会假装看不到,最多也就是看到了觉得不吉利,心里犯疑心。

正常来说,贵族都是携带两对大雁的。

第一次作为礼物送过去,介绍一下男方。

而等到走的时候,到了院子里,再拿出来一对儿,然后这时候才问名。

平民家庭极少用大雁,因为大雁是僭越,那是大夫之礼。

平民用布匹、士卒用箭头,但就算用布匹,也不可能准备两份:如今都是很多子女,大家都有儿子也有女儿,没必要自己给自己找不在在。

于是便很折衷、形成了一种潜规则。

纳采和问名这两个程序,用同一对礼物,之前的枣子是个暗示,而起身相送的时候先不看礼物等到出了门再把礼物送回去,那是第二个暗示。

等到接了礼物,再把人请进去,那就意味着要进行婚礼的第二道程序:问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