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4页

这里是看似最容易渡河的几处之一,魏军选择沿河修筑营垒,一共集结了大约一万五千的农兵,这就是魏军在这边的全部力量。

若是对齐开战,附庸的卫国是可以提供一定的兵力的,但现在魏国不允许卫国参与,以免墨家找到借口。

一万五千名农兵根本难以守卫,野战也不可能获胜,尤其是泗上义师这些年未尝一败的名声,都给魏军这边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可沿河筑垒也是魏军此时最好的选择,因为墨家展示出的强大的攻城能力,使得据城而守的想法早已被抛弃。

济水之南的营地内,旌旗招展。

六指看着地图,和身边的人感慨道:“跟着巨子这么久,现在终于可以打几场以多对少的仗了。”

众人都笑,均想的确如此。

二十年的发展,在砀山攻城战中墨家才算是第一次能够在全局兵力上超过对方。

这一次更是集中了主力,更没有任何的后勤压力,大半数的铜炮都几种到了这里,一些没有参加过砀山围城战的军官第一次感受到了这种军力碾压的快感。

他们一些人参加过当年的墨越泗上霸权之争,更多的人参加过当年的齐墨战争,然而当年墨家的军队人数总是少数。

战争胜利的根本,就是通过调动使得在局部地区以多打少,兵力越少,需要将领调动和士卒机动的地方就越多。

现在济水对面有一万五魏国农兵,根本不是魏国的精锐。

而墨家这边,则有三万步兵、三千正规的武骑士,以及数量庞大的工兵和炮兵,以及在战前就已经明确表示过“火药随便用、多用火药少流血”的命令。

这样一来,很多战争的技巧六指便都可以娴熟地利用,比如声东击西之类的手段。

这一次诱使魏军列阵筑垒的地方,并不是六指真正想要突破的地方。

他现在兵力充足,时间足够,而且正值济水的枯水期,六指知道就算是强攻强渡魏军也守不住,但他还是不想流太多义师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