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9页

母亲怒道:“我看你是想功名想疯了!”

正欲去寻笤帚,一直在那里不做声,觉得自己已经老到听不懂孩子们谈论的事、或者在沉默中感慨这天下变化太大的父亲叹了口气道:“算了。当年巨子给他们起名字的时候,也是盼着他们能够做许多的事。”

“这样吧,明天进城。我听说庠序又弄出了个什么东西,能把人画在纸上,虽说挺贵……不过一家人一起让人家给画一画,留个念想。”

“坐下吧,吃饭。”

……

说是第二日去,可第二日一家人都宿醉未消,到第三日早晨这才早早出发前往沛邑,也就是泗上的第三大城市。

数年之间,变化极大,多了不少的作坊,不等靠近城邑就已经有很多的人。

河流两岸也是各种作坊林立,船只航行,一些支流修筑起了高高的水坝用来推动一些水力作坊。

“现在一些作坊都在山谷间,离城邑远。因为山谷间才有最好的可以推动水排的河流。”

“那里的作坊都要给雇工安排住宿的,因为距离城邑太远。不过听说制械所正在研究可以烧煤就用的器械,可能十年也可能五十年也可能百年或许就能成功,到时候作坊就可以在城中了。”

“等到那些作坊搬到城中的时候……”

车上,对泗上这些年的市井之事较为了解的二儿子再给姊妹兄弟讲一些自己从报上看到的消息。

他回忆着报上的内容,正要描绘那些美好的未来,庶君子想到自己的先生,或者此时该叫自己的小婶婶说的那些话,冷声道:“到时候,做工的人会更苦,因为会优先雇佣有住处的,这样会节省很多钱。同样是一天十个钱,有住处的便会接受,没有住处的就很难接受。”

冷水泼下,庶归田忽然想到了回家时候乘车听到的一件事,捅了一下身边的姐姐道:“姐,我听说现在制碱已经不需要烧海草灰了?怎么弄的?”

庶君子收敛了刚才一闪而过的沉郁道:“术业有专攻,我哪知道。你问那些作坊的人怎么绘图,他们也不知道啊。反正我听说也就是烧铁矿,做酸,酸和盐加热,再用木炭和石灰烧回来?不过好像直接用芒硝也行,但泗上芒硝矿却少;高柳以北芒硝多,可那里有湖直接可以晒碱。”

她当然不能了解的那么细致,本身也不是她这个专业内的学识,不过既然现在就可以开办作坊,自是于如今技术并无太大难度,只在于成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