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们拖延时间,等待各国一同出兵,那么墨家也会选择拖延时间,只要将大别山桐柏山和汉江分割的楚国南部军团歼灭,大势便定。
如果他们不拖延时间,而是迫不及待地就准备进攻,则按照预定的计划,先断其一指各个击破,使得他们无法集结。
如果实在意外,出现了各国的反应速度远超分封建制时代的极限,真的组织起来一支前所未有的大军,那么就按照之前参谋部的计划。
放弃宋国,北线利用济水菏泽等地的筑垒区防守,中线后退,集结兵力,诱敌深入,一旦机会来临深入已深,则在左翼也就是南翼击溃联军右翼,包饺子以迫使联军后撤。
如果他们面对右翼被偷、左翼无法攻破菏泽济水防线、中军深入太深的情况还不退军,那就可以选择在内线决战,打一场凹月口袋阵中的歼灭战,毁掉魏楚韩齐最后的野战主力。
只不过这样一来,魏韩楚齐就都完了,一点挣扎的机会都没有了,到时候中原战场的战略进攻权就在墨家手中。
到时候先北上破齐,兵临黄河、太行,是蚕食还是鲸吞那就都无所谓了。
整个华北平原的精华地都在墨家手中,开发最好的淮泗地区不失,江南楚地归属于墨家不过三年就可以通过土改拉出来一支大军。
墨家这些年为了这个大战略,培养和储备了足够数量的通晓各地楚语的干部,早在十余年前就已经开始准备,不但要灭楚,还要占着不走形成有效的统治。
这个计划看似繁琐,实则简单,就算哪一个环节出了意外,只要不是全败无胜,楚国就基本没有可能存在了。
楚国新乱,如果楚国选择在武汉会战,泗上的军团不可能失败,战斗力的差距不是计谋手段可以弥补的。
如果楚王选择逃亡,放弃武汉会战,那实际上也就是死路一条了。放弃武汉,等同于放弃荆襄,学当年柏举之战一样南逃,也就再也没有复国的机会了。
墨家不是吴国,不是为了复仇,而是为了解民之悬形成有效的统治,楚王放弃的越多越快,墨家实力增长的就越快,他敢逃墨家就敢占。
申息之师也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南下武汉和荆襄军团会和,准备武汉会战;要么北上和南阳陈蔡等师会和,再图他谋。
如果申公真的脑子不好使,选择了指挥申之师救援合肥、下蔡、寿春,那正好免去了许多麻烦,各个击破先吃掉申之师,淮北到鄂地楚国就一丁点兵力都没有了,那今后可真是畅通无阻。
精锐奇兵夺三关取襄阳,只是为了关门打狗将楚国分割,不是不如此便不可胜的手段,只属于如此可胜的简单一些的手段,所以奇计可行则行,不可行则沿江推过去。
同样,中原地区,魏国被墨家和秦国东西轮着放血,其实已经没有一支能战的野战军团在东部了,韩国还有些实力,但也得和楚国残余力量配合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