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对于学校建设极为重视,调拨了不少强制的教师先生,大部分都是夫妻俩。除此之外,还调拨了大量的玻璃,总言而之就是学堂一定要是村社最为富丽堂皇的地方,至少现在要是。
现在泗上是拿着积累了三十年的财富和人才在建设楚地,虽然在人员上仍旧有些捉襟见肘,但是上面也说了,比起当年泗上初建之时条件要强得多,所以要尽可能做好。
这些强征过来的教师先生,基本上都是一些新移民或者是贫苦地区、越地的人,他们自小就进入学堂学习,长大后所需要承担的代价就是要强制服从分配至少服役八年。
很快,县政府和县第一小学就在蕲春那个中士的宅院中挂牌成立,县委的这些人也接到了上面的命令。
三个月内完成全县的土地改革工作,确定土地疆界,三个月后征召至少千五百人服役,参加鄂邑的建设工作。
第一百九十五章 外面的世界
三个月后。
刘展站在蕲春供销社的门口,正在听宣义部的人在那读上个月的报纸。
“高蔡侯宣告放弃一切封地和诸侯权力,宣告高蔡的土地顺应三代上古之时,归民众所有,自认自己是窃取了民众的土地而归于自己是为大盗……”
旁边不少人在那侧着耳朵听,刘展心想,这高蔡侯倒是明白道理,顽抗下去并无意义,不若投降。
供销社的门口,几个人正在那里买盐,供销社拒绝粮食直接交换,哪怕是如同脱裤子放屁一般,也必须要在供销社把粮食卖成钱再从供销社买盐。
好有几个人正在偿还铁器、农具、种子的分期贷款,他们有些还不识字,但是已经认识了纸币的面值。
旁边装饰着璆琳窗的小学堂里,正传出郎朗的读书声,很多孩子没有纸笔,只是拿着一块便宜的青石板,用滑石在上面涂写。
泗上当地融合了宋、楚、齐、越以及雅音的方言,在这里变了味道,可听着孩子们大声朗读的日月、鱼虾、米稻之类的话音还是可以听得懂的。
征召服役的命令已经下达,看起来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分发的新式农具和新的种植技术以及取缔了封建劳役之后的村社之民对于将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而且鉴于服役政策是过渡政策只是每家出一人,对于此时动辄四五个孩子的家庭而言并不能产生太大的影响。
供销社的门口,刘展看到了一个算是有些熟悉的人,正在拿着一张鳄鱼皮卖钱,身上背着一支大火绳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