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魏、韩不可能让齐国和赵国坐视,自己却在南阳流血。
诸侯之间互相提防。
齐国要么出兵洛阳朝见天子,从伊、洛出兵南阳配合韩、秦作战;要么就必须出兵泗上,在东线进攻,否则这个盟约就不可能达成。
不是秦国不同意,而是魏韩就不会同意,而魏韩不同意秦国也就不会同意。
魏韩自己流血,本身就已经被墨家和秦国放了二十年的血了,已经是岌岌可危撑不住了,这时候再留一个坐视安稳的齐国在身旁?
若是南阳得胜,墨家实力受损,齐国压力倍减,齐国会在没有泗上压力的时候不选择西进?尤其是假使齐国没有损失的前提下?
齐国若不主动进攻,韩国最多也就打到鲁阳、方城一线,维持自己的防御就不会再进军了。
这不是信不信得过齐国会不会背刺的事,就算齐国不背刺,齐国不出兵进攻,墨家是有能力夺取大梁威胁魏韩腹心的,到时候魏韩主力深入南阳,再跑回来来得及吗?
故而如果说齐国不主动进攻,那么等同于这个盟约无效。
到时候秦国傻呵呵的在丹阳和墨家决战会出全力吗?打死打活,最后西河刚刚得胜的那点优势在丹阳都打没了,恼了墨家,南郑、丹阳都可以直通秦国腹心,到时候魏韩心里只怕会松口气。
诸侯迟迟不出兵的原因很多,很多地方若达不成一致互相配合,哪怕墨家的威胁这么大,野心昭然若揭,那他们之间也只能互相掣肘不敢轻动。
列国纷争,大争之世,诸侯之间谁也输不起一场大战。
齐墨一战,齐国老实了十余年,十余年的时间无力战争。
楚墨之争,大梁城一战,打的楚国缩回去舔了二十年伤口。
十年二十年,若在春秋之世,无非一时,尚可卧薪尝胆再战。
而如今,风起云涌之际,二十年足以灭国绝祀,拉开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