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时,生则同生、死则同死,此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也。”
“若不然各怀心思,纵有十万军,又岂能战?”
他有着很标准的冢中枯骨的旧贵族式思维,如果不能从“道”也就是根源上解决诸侯同心的问题,那就用“术”逼的诸侯不得不同心。
道于此,便是讲道理让诸侯齐心协力,弃小保大的同时,还能够让齐国撤回去不跑武装保卫韩国。
术于此,便是想办法让韩军和齐军混在一起,互为牵制,谁也不能先跑否则大家一起死。
韩侯手里又抓着齐国原路退兵的软肋。
争执了大约一上午,齐国也只好无奈地接受了韩国的提议,选择了折衷和稀泥的方案。
即,围困宁陵的齐军立刻撤围,在宁陵商丘之间布防,以五千兵力至少挡住墨家主力前锋一天的时间,为联军主力南撤争取时间。
联军主力向南,过泓水;阳夏韩军在固守阳夏的同时,派遣一军向东至柘城,围击苦县等地的墨家疑兵偏师的阻击。
联军主力和韩军会于柘城,再从柘城至阳夏,从阳夏经固城而退入到许。
第二百五十章 君子和隶农(上)
商丘城东北三十里外的墨家主力大营内,篝火连片,抵御着深秋的夜寒。
适就像是平常一样,每天这个时候都在看书。
不是他很喜欢看书,而是他的身份决定的。
作为一个将墨子学说修正的不成样子的修正主义分子,这类人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于初始典籍的理解,要比书写典籍的本人更加通透。
唯有如此,才能够寻章摘句、断章取义,从只言片语中修正凝练出自己的体系和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