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页

不,伊水安有配合宣传,她转发了千红官微的一条博客,至于古庸生,上次大江湖论坛上惊鸿一现之后,再次消失,至于他的官方微型博客,早已经长草了。

即便如此,两个人的新书仍旧保持着与此时气候完全不符的火爆场面,伊水安被媒体和文学评论者评为小众作者,且不论这个评论是否公允,至少人人都知道“小众”和“死忠”是一对亲兄弟,人人同时知道,在这个人口以十亿计的国度,“小众”的规模同样惊人,能稳稳把握住这部分“小众”,写一生,仍有衣食无忧。

另外一点,伊水安的读者向来以素质高著称,这里的素质高不仅指读者自身的品德修养,还包括他们的文字修养,著名编剧得宝曾在自己的微型博客中感叹,倘若能有伊水安那样的粉丝,一生无憾。

这话说得自然鸡贼和沾沾自喜,因为,什么样的偶像对应什么样的粉丝。

所以,《半瓣莲》刚落到读者手中,一篇篇高质量的书评随之而出。

古庸生的《七剑下天山》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如果说伊水安书的销量场面属于那种河水潺潺,连绵不绝,那古庸生的《七剑》则是大火燎原,来势汹汹。

宫承恩说得虽然有些夸张,但是也的确反应出了一些事实,仅仅一个上午过去,全国就有十几个地方宣告缺货。

这并不是说古庸生的人气和影响力全面超越伊水安,第一,拿小说和散文比销量本来就是不公平的事情,第二,古庸生属于新崛起的写手,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媒体,都对他抱着极大的热情,除了真正的那批读者之外,还有一批带着好奇心的围观者,这批围观者中十出其一关注古庸生新书,那也是很大一个数字。

这种现象在文艺圈特别常见,某个新人因为饰演了某个角色一炮走红,在媒体有意识地运作下,他的人气似乎能在一夜之间,秒杀一众天王天后,这就是所谓的泡沫效应。

《七剑》篇幅本就不长,古庸生一遍成稿,连载部分在成书时没有一个字的变动,所以,眼快的读者很快看完整个故事。

《白发魔女传》的读者终于看到卓一航和练霓裳的结局,他们很不开心;

《七剑下天山》的粉丝终于看到凌未风和刘郁芳的结局,他们也很不开心。

于是江湖人论坛出现了一个帖子:【卓练黯然收尾,七剑悲剧结局,古庸生,你若坚持这样,我们只好弃书!】

第九十四章 依然薛天王,不愧古庸生

只有深刻地研究过爱情,才能描写爱情,就好像只有学习了一门语言才能讲它一样。

这是一个很朴素的道理,在读者眼中,古庸生小说一味悲剧,根源在于对爱情的片面理解甚至压根就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