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如此失态,是因为他们刚刚得知了福尔摩斯的死讯。
两个杂志社的应对策略基本一致,先是主编给柳敬亭那边挂电话确认,得到肯定答复之后,开始着急全体编辑开会。
英国那家杂志社的一个年轻女编辑看了稿子之后,当场痛哭,不停地说“这不可能,福尔摩斯不可能死,这是一个阴谋……”
开会根本没办法正常进行,大家不是震惊于稿件的内容,就是开始对柳敬亭进行痛斥,各种难听的话脱口而出。
“这是报复,那个中国男孩在报复我们。”
“他没有权利这么做,福尔摩斯是我们的朋友。”
“他从开始,就给我们准备好了这杯毒酒,他太残忍,太可怕,太卑鄙了。”
讨论会不可避免地变成了声讨大会,声讨大会最后得出结论——发稿,笼络民意,逼他改结局!
四月三十,《最后一案》全世界面世,英美两国的杂志不约而同地把杂志封面换成气氛凝重的黑色系列,封面写有大大的“震惊”、“哀恸”、“不”字样。
仅仅一个小时之内,福尔摩斯的死讯在英国全境传开,英国网络仿佛被投掷了核武器,年轻人的社交网络进入疯狂的刷新状态,网络出现大面积的异动。
“中国人谋杀了福尔摩斯!”
“可耻的柳敬亭,还我们福尔摩斯!”
“大家团结起来吧,战争要开始了!”
“福尔摩斯不生,我必将去中国找柳敬亭决斗!不死不休!”
英国人、特别是伦敦市民的愤怒无法及时宣泄,只好暂时转移到发布连载的杂志身上,他们先是取消的杂志的订阅,然后在杂志门前集结示威。
杂志社被围,有史可查,但是被这么多人围,前所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