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页

“关羽是忠义,有封金挂印,千里走单骑的举动,史上有记载,关羽曾投降过曹操,但是后来又回到刘备阵营,这里面会做点文章,突出他对刘备的忠义不改;至于诸葛亮,一方面写他的智谋,一方面写他的贤能,也就是所谓的‘明君贤臣’。”

施轩渐渐把握住了柳敬亭的重点,沉思片刻之后,问:“敬亭学弟在构思故事之前,特意做了这些方面的考量。”

柳敬亭脱口答出准备好的说辞,道:“一切文艺的本质都是宣传,这部剧是为‘六一’量身定做,考虑的会全面一点。”

施轩拍手赞道:“文艺的本质论说得好,有你这句话我就完全放心了,”说着转头看向康园长,“老师,你给敬亭学弟做的顾问?”

康园长摇头道:“我没那么大本事。”

柳敬亭接道:“老师教我方法论,我自己也要懂点举一反三,不然怎么好跟别人说我是老师的学生?”

康园长摇头看向柳敬亭,柳敬亭道:“老师不让我们送礼,不让我们到处吹嘘,还不让我们当面拍拍马屁吗?”

这句话让车里爆发出一阵大笑,这时,车子在施轩家门前停下。

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敬亭说三国(下)

《三国演义》尊刘抑曹是彼世流行的说法,不过真正通读全书之后,就会发现这种结论还是偏概念化,小说固然以蜀汉刘备为正统,有意识把曹操塑造成“乱世之奸雄”,但是文中对曹操的雄才大略也落笔甚多,如官渡之战以少胜多败袁绍,如焚烧通敌书信安军心,更如著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更新换代,如今再读《三国》,所感所得可能已截然不同,立场性的讨论已无意义,艺术价值、实用价值却越来越多地为人们在意。

一方面,《三国》以杰出的艺术技法塑造了“三绝”(奸绝曹操、义绝关羽、智绝诸葛亮)等个性各异的典型角色;另一方面,作者又用高超的手法将《三十六计》等战争智谋融入到小说中,将战争场面写得引人入胜,使得本书兼具了军事战略意义,众所周知,美国就对本书的军事价值推崇备至。

此外,进入到市场经济之后,无数各领域的商业领袖和时代弄潮儿们开始着力挖掘《三国演义》中的管理艺术,实际上,不论是曹操、刘备还是孙权,在带队伍上,都自有一套体系,如柳敬亭跟施轩提到的权术、义气和性情,当然,归根结底,都是收买人心的手段,这些对管理者们来说,学习和借鉴价值不可谓不高。

可以说,在四大名著中,论社会实用价值,当首推《三国演义》。

这些信息,自然也放在柳敬亭的备用说辞中,不过在从机场到施轩家的路上,柳敬亭突然意识到,在故事没有广泛流传开来,这些内容其实用一句“同时会考虑到文本的实用意义”可以概括。

他今天要着表述的内容点,终归还是立场和三观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