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小说从主角到配角,竟然没有一个人能活得顺心,活得随心所欲,活得表里如一,这该是何等扭曲的一个世界?这恰恰就是“天龙八部”的世界。

魑魅魍魉,悲欢离合,贪嗔痴。

就在千万人齐声高呼“还我阿朱”的时候,另外一个帖子悄然冒出:“大家别吵了,乔峰最后也挂了!”

第四百七十章 火爆书评,武侠巅峰(下)

据坊间传,当初《天龙八部》连载写死阿朱的时候,作者曾接到过读者威胁信,尽管那时候的网络尚不发达,但读者的反弹也非常激烈,当然,这种事情也不是第一次发生。

对柳敬亭来说,同样见怪不怪,福尔摩斯那次闹得更大,大使馆都被围了。

也是因为如此,大家对柳敬亭“虐主”的后爸气质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即便心中悲愤,也就是在网络上攻击吐槽一下柳敬亭宣泄情绪,倒也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

群体思维向来不以理智见长,大多数时候是情绪波动,需要的是一个突破口。

大家读《天龙八部》,从段誉代入到乔峰,为他和阿朱真挚的感情感到欣慰,畅想他们二人大事了却后,隐居草原,牧马放羊,只羡鸳鸯不羡仙。

然而——最后阿朱却惨死乔峰之手,造成“塞上牛羊空许约”的悲剧。

读者不愿意接受这种逻辑,这是人性的本能反应,是正常的感情表达,什么文艺理论分析都不管用,“别跟我扯那些没用的,把阿朱写活过来”,大家只想把这种不满发泄出来,哪怕知道这个桥段可能代表着某种深刻的意义。

当然,消除某种情绪除了有“悲剧扭转”这种方式,还有另外一种消极方式——“出现更大的麻烦”。

用科学来解释的话,这就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转换。

用事实来说明的话,仿佛此时读者们正在为阿朱抱不平,各种埋怨震怒,然后突然有人跳出来说乔峰最后也壮烈牺牲了。

大家突然发现,阿朱之死似乎也没那么难以接受了。

但是,乔峰也……这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