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这些,还有就是一些制度上的东西,比如枪械编号制度,每一个部件都落实到个人。
在后面,朱翊钧写详细的例举了关于匠户的待遇问题。
这个时代,手艺人对秘技看得很重,基本上都是一辈一辈传下去的。不过这种接班制度的毛病很多,朱翊钧准备费除掉的。只不过现在不是时候,不过提高匠人的待遇是非常急迫的。
在这里面,朱翊钧说了悬赏制度,以及项目组认领制度。
可以让大匠认领一些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公关,并且设立奖赏。同时朱翊钧还全面的提升了工匠的待遇,从保底薪俸到计件薪俸,朱翊钧全都例举了出来。
朱翊钧还写了标准的问题,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每一个零部件都要可以替换。
标准化,流水线,这才是能够提高效率和品质的保证,虽然不会出精品,但是却能够出合格产品。对于大批量生产的军械产品,合格产品最重要。
有了水力冲压机,朱翊钧相信潘季驯肯定能做到的。
坐在凳子上,潘季驯看着朱翊钧列举的条陈,脸上的表情很精彩,时而叹息,时而兴奋。对于一个主持过治水的人来说,潘季驯自然知道这些东西的作用和好处。
半晌,潘季驯看完了条陈,躬身道:“陛下果真大才啊!”
朱翊钧摆了摆手,笑着说道:“东西你拿着,如果哪里不行,那你就看着修改,但是有一条,不能削减匠户的薪俸。朕会让户部每月给予钱粮,也要严禁贪墨粮饷的事情发生。”
“皇上放心,臣明白!”潘季驯连忙躬身答道。
君臣二人因为这个条陈似乎亲近了不少,说起话来也少了不少生疏。潘季驯说了不少自己的建议和想法,朱翊钧在旁边查缺补漏,两个人一直说到正午才完。
朱翊钧赐宴,吃过之后,潘季驯才离开了皇宫。
只不过离开皇宫的时候,陈矩跟在了潘季驯的身边。
“潘尚书,咱家先带着你去兵仗局那边看一看吧!”陈矩和潘季驯坐在马车上,笑着对潘季驯说道:“皇爷让咱家和潘尚书交接,是因为咱家之前在兵仗局待了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