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养猪牛羊这样的大牲畜,鸡鸭鹅相对好养的多。朱翊钧记得很清楚,自己小时候爷爷就在乡下养了一群鸭子和大鹅。
早上开门,它们自己就嘎嘎叫着跑到小河里面去了。
晚上还知道自己回家,也不用去找,也不用喂什么。青草虫子都是它们的食物,养殖起来也不会为百姓增加太多的负担。
大明的百姓,家里面要是养上几十只鸡,几十只鸭子和大鹅,光是下蛋就足以改善它们的生活了。等到自己京城第一烤开业,鸡鸭鹅也就有了销售的地方。
一旦产业完成了过渡,甚至可以采取后世的采销制度。
由商家出幼崽,出饲料,百姓出地方,并且负责饲养,养大之后由商家负责回收。只不过事情要一步一步来,暂时还是以农村散养为主。
徐光启那边已经弄出温度计了,大规模的人工暖棚孵蛋,已经可以实现了。
一旦实现了人工暖棚孵蛋,那么幼崽的售价必然大幅度降低。朱翊钧相信,一旦自己的京城第一烤红火起来,绝对会有商人跟风,鸡鸭鹅的价格绝对会飞涨。
到时候说不定还会出现大规模的养殖场,甚至都不用自己引导。
如果粮食价格下跌,除了朝廷收购之外,畜牧养殖也会成为主流,尤其是在京城这样的大城市周边。这也是朱翊钧的一个未雨绸缪的做法,否则粮食真的降价了,自己可没有钱推出粮食保护价。
要知道大清可是靠着新作物,养活了两三亿的百姓,甚至到了民国时期,已经是四万万同胞了。
大明虽然天灾比较多,可是人不过六千万,自己故意的推广新作物,粮食价格必然会下跌。除非大明的人口爆增,不过那怎么也要十几二十几年后才会显出威力来。
现在朱翊钧是想尽一些办法为百姓增收,李建元的想法很好。
朱翊钧满意的点了点头,笑着说道:“好好干,朕都看在眼里面。”
李建元自然喜不自胜,原本他觉得学医前途不大,奈何家里面是独子,只能传承李家的医术。加上读书是在读的不好,考科举也没戏。
原本李建元觉得,依靠老爹的余荫,自己没准能混一个太医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