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页

在不远处的山坡上,张维贤眺望着火堆这边,嘴角露出了一抹笑容。看了一眼站在身边的年轻人,笑着说道:“这种感觉真好!”

年轻人也笑了笑,然后说道:“希望此战之后,大家都有所得!”

这个年轻人一身文官打扮,但是他也是将门出身,乃是泰宁侯府的少侯爷,名叫陈闻礼。泰宁侯府一脉,是以武转文最成功的一支勋贵。

此时的陈闻礼乃是军机处的随军行走,负责大军的功劳统计以及粮草军械。

“陛下对勋贵是有感情的!”张维贤缓缓的开口说道:“自从皇家讲武堂设立之后,勋贵子弟和恩荫子弟得以入学,出来之后又得以重用,是我们这些勋贵子弟的福气。”

陈闻礼看着张维贤,笑着问道:“带着这些勋贵子弟上战场,你压力不小吧?”

看了一眼陈闻礼,张维贤笑着说道:“此战若胜,勋贵声势大振,此战若败,我就是勋贵的罪人,压力当然是有的。”

“可是我对他们有信心,皇家讲武堂虽然宽进,但是严出。”

“能够通过皇家讲武堂的肄业考试,那就证明他们都是合格的。虽然没上过战场,可是打几次就好了,谁都有第一次不是?”

“再说了,京营的西大营那可是戚家军的底子,当初从蓟辽抽调的戚家军老卒,全都在西大营,这可都是戚大帅练出来的兵,我有信心!”

陈闻礼顿时就笑了:“你有信心就好,我知道皇家讲武堂里面有复先祖荣光的说法,这一次我也想看看他们是喊一喊,还是真的愿意去做,这应该也是陛下想看的。”

第三百八十四章 勋贵

对于陈闻礼的话,张维贤没去接,但是张维贤也知道,陈闻礼说的很有道理。

皇上培养勋贵子弟,其实也是在给勋贵一个机会,然后看看他们是不是可堪造就。如果可堪造就,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如果不堪造就,张维贤都不敢往下想了。

作为从永乐年间过来的勋贵,英国公府对很多事情都非常的清楚。

太祖开国伊始,废除前朝的子、男爵位,只设公、侯、伯三等爵位,而按照铁券,此三等又可细分为七等,即一等公、二等公、一等侯、二等侯、三等侯、一等伯、二等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