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页

“枪的那边的研究也在继续,金属定装子弹的研究一样有了进展,臣争取在蒸汽机可是使用的时候,研究出金属定装子弹。”

朱翊钧看着侃侃而谈的徐光启,心里面非常的欣慰,自己当年果然没看错他。此时的徐光启,别说五个师了,这是无价之宝,给什么都不换的存在。听着徐光启的话,朱翊钧的脸上渐渐露出了笑容。

虽然这边研究取得了大突破,但是大明上下对这件事情知道的却没几个。

即便是知道的,也只是知道了武备司又有新发明了,但是发明了什么东西,是用来做什么的,全都是一无所知。要知道武备司的保密层级可是非常高的,守备比皇宫大内有过之而无不及,严防泄密。

那边研究进行的如火如荼,这边朱翊钧则是着手准备自己下江南的行程了。

在经过大半个月的争吵之后,朱翊钧定下了下江南的行程,一方面是反对派势微,另外一方面是朱翊钧不想再让他们整下去了。武备司的进度很快,这让朱翊钧也有了紧迫感,他需要尽快下江南。

第四百四十七章 驾临南京

朱翊钧下江南自然是要走水路的,陆上虽然也很好走,但是靡费太多,朱翊钧可是一个节俭的皇帝。再说了,走陆上,速度也太慢了。朱翊钧的船自然是不愁的,以大明现在的造船实力,造一艘龙船是不成问题的。

当然了,朱翊钧是不可能造什么龙船的,杨广把这个称号彻底搞臭了。

朱翊钧的原则是从简的,当然了,朱翊钧是这么说,无论是内务府还是朝廷的官员,对于朱翊钧要求从简的态度都不置可否,打造这艘船的时候也没选择从简,你要是真的从简了,那就太不会办事了。

皇帝出行,还是去南京祭拜太祖,你太寒酸了怎么行?那是绝对不行的。

一切进行的都很顺利,也不用朱翊钧操心,朝廷的政事有内阁和军机处,问题不大。

加上大明算得上国泰民安,没什么非要朱翊钧坐镇的大事情,内阁首辅大学士申时行为人老成持重,是非常合适的人选。朱翊钧也放心将政事交给申时行,毕竟这么多年了,申时行也证明了自己。

在准备完成之后,朱翊钧终于踏上了自己的大船,从北通州出发,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南下。

虽然朱翊钧也很想走走停停,一路玩着过去,但是不行啊!朱翊钧是要去祭拜太祖皇帝的,态度一定要有,所以这一路上朱翊钧连船都没下,直奔南京。走水路也很快,一路上畅通无阻,朱翊钧很顺利的就到了南京。

南京,作为大明曾经的国都,江南重镇,现在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