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页

其次是考试模式,虽然依旧有考四书五经,但这只是好比后世试卷的基础题,真正占分更高的是专业题,以及最后的策论。

值得一提的是,那附加卷上除了一些策论外,都是最基本的天文地理、物理化学机械等考题,考生可随意选题答题,并无强求。

以科举形式作为国选材,乃国策也。前世今生皆是一般。中国人是离不开考试,这个时代的读书人离不开科举。

这一形式是早已经被固定,但科举的内容却可以慢慢变化。但这一切都要时间。

基础的四书五经和更重要的渊博学识,以及广大的见识。只有过人的文采与四书五经,是难以写出一篇篇精彩绝伦的策论的。此类题目要的是考生学识之渊博,考验的是他们的长远目光与政治智慧。

一定程度上,唐宋以策论取材还是有道理的。不比后世明清的八股文。

而当一个人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又有一定的政治目光和智慧,哪怕这仅仅是理论上的,这人也已具备做官的基本素质也。

“李兄脚步匆匆,是欲要何往?”

“原来是吴贤弟。愚兄欲去天禄阁温书……”化名李旭的李若虚笑声道。天禄阁乃是益都城内第一所公共图书馆,取此名字,乃是因为它是西汉故名。汉初,刘氏继续推行秦代的“挟书之律”(规定民间不准藏书的禁令)。收集整理书籍,藏于天禄阁与石渠阁。

这石渠阁名号太硬,陆谦如是定名为天禄阁。

数月来,彼处已经聚集了无数的书生士大夫,不管是否有意功名,如此一座公共书馆的建立,却是为陆谦赢得了不少赞誉声。亦是为这些应考士子提供了一处上好去处。

“同去,同去……”

应考之日愈发近了,亦叫更多的考生都聚集到了天禄阁。

而此时的齐王府中,陆谦则看着眼前一道道题目,两眼有些晕圈。

“汉初驰商贾之律论。这是何意?”他看不懂啊。

礼部尚书樊瑞看了一眼身侧,赵明诚大步踏出,言道:“禀大王,汉初,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驰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