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谦不是看不起亚历山大,应该说理念真的有不同吧?
后者在十年之中的成就值得人钦佩,毕竟在当时的时代局限下,能跨出‘自我认知’的界线的人——扩张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可以说是一真英雄。
但一个并非是暴君的人,却又是一个抑制不住自己情感的疯子;一个有着雄心壮志的君王,却一生都屈服在母亲的阴影之下;他明明在战场上英勇无比、杀敌无数,对待朋友和下属却比任何君主都要仁慈软弱。这样的亚历山大,陆皇帝实在不能理解!
再看看他死之后的结果,他所信任的将领们在他征服的土地上,建立起了一个个国家。他们夺走了亚历山大所有的遗产,然后他的儿子在价值被压榨完后就只能悲催的死去了。
所以,简单地认为亚历山大只是军事天才,行政管理很辣鸡是不负责任的,但也真的有的放矢。
至少在传承上,陆谦是很不赞同亚历山大的。
中国人每一个都十分重视祖业的,如皇帝重视自己的江山,百姓重视自己的祖屋祖田。
可看亚历山大的行为,那端的是不在乎家里的基业的……
反面例子,必须是反面例子。
在陆越这些年里所接受的教育中,亚历山大式的征服模式,那就是不可取的!
而在陆齐朝中,所有的对外‘征服’,也真的只分为汉化和天竺两种的。
后者不需提,前者就是变夷为夏。如南洋,如高丽、东北,如塞北、西域。而皇子们的一个个藩国,也自在其列。
既然要汉化,要真正的扎下根儿来,那陆越又怎么可能去期望着马上就“天高地阔,任我驰骋”呢?
陆齐曾经在很短的时间里扫平了整个北天竺,这是因为他们对北天竺的本身统治阶级进行了妥协。
战争虽然摧毁了一批统治阶层,但陆齐转过身来又把剩余的阶层纳入了自我体系中,就像满清入关之后迅速与中原的官僚地主阶层达成了合作协议,如是一切的‘顺平’就也顺理成章了。
但是在西方不一样。陆齐的这种汉化模式,注定了他们一段时间内是无法像当初在北天竺那样,狂飙突进地迅速占领大片的土地的。因为陆越这些人是不可能在意识形态上同当地的土著想妥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