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岳飞父子的史料被删除、遗失甚多,陆谦‘记忆’里的岳云更多是个‘片面’的他。比如他十二岁从军入伍,十六上战场。在收复随州、邓州等地一战中,十六岁的岳云手持铁锥枪,冲锋在前,勇不可挡,第一个登上久攻不克的随州城头。后又随军北征,收复邓州,屡屡陷阵先登,无不胜。以至军中皆称他为“赢官人”(官人为宋代对男子的尊称,“赢”此指常胜不败之意)。
郾城大战。岳云再身先士卒,率背嵬军骑兵冲撞金军敌阵,挫敌锐气,又反复冲杀,为这场重要的主力决战获胜立下大功。
颍昌之战,还是岳云,22岁的他率领800背嵬军首先驰击金军。双方激战几十个回合,杀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仍无一人肯回顾。
这样的岳云直给人一个锐不可当的盖世猛将兄之形象。可实际上岳云之职位却是机宜文字——主要负责机密文字记录,为军中之要职。
很是有一种吕温侯当主簿的感觉在!
但无论如何,看看现在的岳云,谨言慎行,严肃守纪的都有些刻板的青年,陆谦心中都是有种深深的违和感的。
但同时他也清楚,岳飞如此约束家人,虽不乏性格使然,但也更是一种自我保护,也是为了全他与自己的这段“君臣相得”的佳话。
现在陆谦的‘回馈’也是大的惊人,一出手,岳云就以‘参赞’的身份进到了军中。位仅在史文恭、解元之下。
名义上是文职,可实际上呢?谁不知道岳云的底细?
别说是史文恭了,就是陆谦的那几个儿子,都不会有人会故意摆脸色难为岳云。谁会没事找事的与岳家人过不去啊?
这不是身份高低的问题,而是脑壳有没坑的问题。
陆谦对岳飞是怎样的信重,陆豫、陆云他们会心中没谱吗?
不过啊,远水解不了近渴。史文恭他们从中原到黑海,那可要好一段距离奔波的。比他们快出许多被的飞鸽传书,快马急报,早就将消息传进了所有人的耳朵。
“嘶……”陆豫、陆云等皇子,有一个算一个,看到传来的文书,那都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抽调他们手下的全部马军,汇合老八陆越部,加上杨志麾下部分精兵猛将,当然还有远在中原的史文恭所部,合而攻伐罗斯!
“你们说,父皇这是甚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