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页

一切都有属于自己的规律,这也是一开始张良不愿入局原因之一,玉玺不被掉包出去,袁术就将是最大的变数。

给了个模棱两可的回复,“司马懿才智过人,于良而言,此举没有绝对的过错之说。”

这回轮到胡昭再次不理解张良的用意,就好像之前司马懿自己,曾执意将玉玺被送出去时,胡昭的满脸的不认同一样。

“玉玺本为天子之物,怎能流落于他人之手,那还需要什么礼法来约束!”

蹲在门外的司马懿,也没想到最后竟然会被张良认可,司马防是何用意自是不用多说,但司马懿自己则是相信司奕的一些推断,但张良处于敌对一方为何会认可,其中含义值得深究。

张良将一些不可争议的事实,和盘托出摆在胡昭眼前,“袁家子弟的野心只在朝夕,玉玺不过鱼饵,让那条大鱼更快走向亡命之路。”

若是没有玉玺为引子,袁术几时称帝都是未知,而拖延下来那些时间亦是犹如两军对敌的战机,越拖损失越大。

司马防为了其汉室老臣那点利益,司奕为了把控好最后的大局。

张良手握大局无论顺推逆推局势皆在那盘棋中,但胡昭不同,一来不关心天下大势,二来没有那么多的消息让他去推敲。

张良一席话,却令外面偷听的司马懿极为不安,尤其司奕情绪格外激动,“我天,这个房少府难道手握剧本吗?”

‘什么是剧本?’

相比较于司奕,不明所以的司马懿就非常淡定。

司奕向司马懿解释道:“简单来说,就是有一卷竹简,能让你清清楚楚知道过去未来,将会发生的所有事情。”

司奕没直言相告还有一件事情,就是不知这个手握剧本,是和他一样手握史书有个大概方向,还是凭本事无论是细枝末节小事,依旧了然于胸,那才是真本事。

司奕之前有多震撼,司马懿现在就会有多震惊。

胡昭脸色有些薄怒,“玉玺流落在外,还会是利于双方美事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