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与留,不是我们能决定的事情,陛下能做是给予绝对的信任,留侯擅于给自己留退路,就不会让其陷入险境中。”
蔡邕觉得自己不过外人,他可是曾被刘宏警告过,既然是不相信张良,又为何还要请他过来。
蔡邕不理会,刘协也非常头疼,他被人利用时有多气愤,如今对张良有多歉疚。
“朕也清楚,朕甚至比你们所有人都要看地明白,汉室的底子早就烂透了,父亲却想通过压制张良,来以此钓上一条更大的鱼,吕布其实并不符合能够匡扶汉室的人选,一身蛮力胸无大志,最为主要武力太强不可控制,留侯能拿捏住他是因为利益,一开始的试探中吕布直接被父亲略过,不再多做考虑。”
“随后才有这次玉玺一事,文韬武略都要在天下当中数一数二,第二次的考量是曹操,父亲或许只想减轻张良被挖墙脚后,损失的利益最小化,父亲目的达到了,他可曾想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没了。”
刘协身边没有什么能让他,对其讲出心里话,何进就更别提了,何止监视张良,不也包括他自己,刘宏一盘好大的棋,亲儿子也没放过。
若是没有刘协这一番心里话,蔡邕或许还不明白,突如其来的骚操作是怎么回事,现在想想皇家亲情不曾有,哪来人与人之间那点分寸。
夹在最中间的刘协和张良,以后的路,会越来越难走,曹操岂非善辈,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外面的人鱼贯而入,蔡邕拉开与之距离,随后道:“陛下该上朝了!”
今日朝堂,将不得安宁,五日之期已经过去,张良那边却没有丝毫消息,朝臣怎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一群人中,混入个不知底细的人,可能还是个高官寒门,如此独树一帜,不敲打敲打一番,后面就该跟他们平分利益了。
刘宏这何止是在给张良出难题,分明是在假道伐虢。
荀攸随同张良入朝觐见,他仔细辨别过身旁官员的神色。
谁和谁,是什么党派,处于什么利益之中,荀攸回去后都有进行过一番分析,只是让他没有想到却是,张良为何暗中还在保护司马家。
这实在是让荀攸有些想不明白,司马家暗中可是勾结其他世家,将脏水往他身上泼,就算他们不把天子给拉出来,但司马防必须是替罪羊,两边都不得罪,最后受苦绝对是他们。
望了望前方张良的背影,这里面有太多的东西,荀攸看不真切,不只是张良身上蒙上一层雾,仿佛与这事相关人身上,都暗中藏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