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页

这边屁股还没坐热呢,外面就想起了丝竹声响,紧接着一个个年纪都不小的女人挨个走了进来,手里抱着琵琶、芦笙或是箜篌,甚至还有人腰间挂着两个小鼓的。

李毅一看有点郁闷,这怎么姿色都这么差啊,不是说优伶都是身姿容貌卓越之人才担当的吗?怎么到了青楼里就变了样呢?

他倒也不去想想,青楼里长得好看的还能坐那里当优伶?都敞开衣服当名妓去了!这年头名妓是个高雅尊贵的职业,就跟后世偶像差不多的地位!

不过算了长得一般就一般吧,反正李毅也没打算找优伶来选美,他是来找演员的。

没错,李毅打算把戏台子给搬到武曌的母亲杨氏的寿宴上,作为礼物送给武曌的母亲杨氏。

这年头大唐是绝对没有戏班子的,就连正经的戏曲也是没有的。

戏曲最开始是由巫师的跳大神开始的,那是戏曲的出现。在汉朝时期出现了“角抵戏”,这个戏种大约延续到唐朝,唐初时出现“参军戏”,这是一种类似于现在的相声一样的滑稽表演,至唐代中期而大盛。到宋朝时出现了宋杂剧,杂剧在表演过程中加入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创造。此时,南戏也在不起眼的温州出现了。南戏过后就是元杂剧,此时是中国戏剧真正的黄金时代。

可以说,现代戏曲真正的雏形,是在宋朝才开始的,至于宋朝之前的,连杂耍都称不上。

当然了,李毅想编排的并不是传统的京剧,南戏那种的“咿咿呀呀~”的戏曲,而是更加符合李毅审美的,拥有舞美效果,剧本,幕场和舞台说明道具等等一系列元素的话剧!

一方面是一个别出心裁的礼物,一方面也是为了试验下话剧在大唐是否能够在大众娱乐里占据一席之地,至少李毅至今无法忘记自己曾经看过的《雷雨》《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这些经典话剧,一部好的话剧作品带给人心的震撼和启迪并不比一部好电影来的要差。

想搞话剧,大头当然是演员,没有演戏功底的当然是不行的,说到演戏,第一个想到的当然就是优伶了,即便现在的优伶们并没有发展出系统的戏曲来,还都是各搞各的扮扮小丑,吹拉弹唱什么的,但是矮子里面挑将军,你总不能路边上随便拉人让他们来演戏吧?先不说愿意不愿意的问题,效果上就肯定不如锻炼过的好。

“郎君想听什么曲目啊?或是看参军戏?要不,看看我们这的拿手节目?”

鸨母在边上伺候着,腼腆的问道。

“拿手节目?”李毅想来想去也没有想到除了参军戏还有弹奏唱歌之外,这些优伶们还能表演什么好看的节目:“额,先拿出来瞧瞧吧。”

那鸨母点点头,拍了拍手。

很快就有一个有些胖胖的女人从优伶的队列里走了出来,先对着李毅行了一礼,随后清了清嗓子,朗盛说道:

“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