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页

当然了,光是秦筝独奏的《梁祝》并不是李毅心目里的最佳音乐,一首好听的歌曲,可不仅仅是秦筝一把乐器就可以的,其他的乐器也要一同加入进来,合奏一曲。相信有了五线谱的帮助下,倒不会像李毅之前在飞燕楼听的那一首杂乱无章的曲子了。

不过李毅是个懒人,教会了公孙大娘之后,剩下的那些弹奏乐器的优伶们,李毅是不管的,反正公孙大娘已经正式成为了自己的音乐总监了,协调话剧音乐的问题不就是应该音乐总监来管的吗?

李毅管话剧表演都有点分身乏术了呢。

现在的优伶们表演的时候,都会涂抹上相当厚重的白色妆容。

将那种凉凉的、粘粘的白色颜料刷在脖子和脸上,然后扑上粉,想象一下的话,大概就像是日本人的艺伎脸上涂抹的那种妆容,当然了区别还是有一点的,毕竟日本人当年也是学习大唐的文化,艺伎脸上的妆容就是从这里学来的,一千多年的发展,多少会有点变化的,比如大唐的优伶是不会涂黑自己的牙齿的,顶多把脸擦的白白的。

在中国的历史上,只有以前南方的土人(那些土人已经被汉人灭了,名字都没有)才会涂黑牙齿,《楚辞·招魂》说到:“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雕题黑齿,得人肉以祀,以其骨为醢些……”,就是记载南方的土人涂黑牙齿的事情。

李毅是不打算这样子打扮来表演话剧的,说到话剧,那就必须要用近乎真实的场景布置,巧妙的灯光特效,已及音乐这些硬件条件的互相搭配,再加上演员自身的演技和台词来作为重点。

本来就是近乎写实的话剧,如果涂抹成那样不就是唱大戏了吗,一点感觉也没有了。

对于李毅所提倡出来的表演手法,这些优伶包括武曌,都是没有见过的,大家都可以说是从头学起。

其他的优伶们姑且不论,就武曌而言,实在是演戏的一把好手,只要稍微讲解一下,甚至都没说自我代入感,武曌就很快进入了角色,将李毅心目中的祝英台这个角色演得真是入木三分。

让李毅都觉得有点吃力,感觉快跟不上武曌的步伐了。

总之,这段时间里,李毅就在一边指导公孙大娘的音乐,一边和武曌排练话剧,对于话剧之外的事情那是充耳不闻。

他这两耳不闻窗外事不要紧,但是外面就炸了。

这几天坊间的纨绔们谈论的最多的是什么?关键名绝对是周王殿下,武家二娘,公孙大家这三个了。

一边是剑舞名满长安的公孙大娘,一边是仪容举止美艳出名的武家二娘,两位美女这几天可是天天都陪着周王殿下呢!从早到晚!

根据长乐坊里传出来的消息说,周王殿下常常一整个上午都坐在公孙大娘的身边,两人靠在一起,时而抚琴,时而互望,含情脉脉,然后又一整个下午和武家小娘子你侬我侬,情意绵绵……